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 听齐学红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平阴县特殊教育学校 姜绪红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我听了齐学红教授148分钟的讲座《班主任与每个班级》,让我茅塞顿开,受益颇深。我以前所撰写的案例正如齐教授所言,先写我们班的学生如何的多动、如何的调皮、如何的不听话;然后我采用了什么样的办法,让他们有所改变;最后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写成了英雄事迹报道。下面是我以前撰写的不成熟的案例: “多动大王”的改变 案例背景 我所教的班级里有这样一名学生,他叫徐寅超,男,12岁,重度弱智,具有明显的多动行为,经常表现出注意力障碍、各种活动过多、情绪异常不稳定、不良行为比比皆是。徐寅超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看书和看黑板,经常心不在焉,顾此失彼,东瞧瞧西看看,不知所从,虽经老师提醒,但也不会坚持两分钟。最严重的是徐寅超上课时乱讲话,嘴一刻都不闲着,特别喜欢做小动作,如我摆放在讲台上的作业本,他一有空就左手拿着本子离得眼睛很近,右手用食指和中指敲打作业本,把我收拾的整齐的作业本搞得乱七八糟,另外还不停地敲桌子,摇椅子,吃铅笔,削橡皮,撕纸张,再不然就把脚放在地上滑来滑去,屁股在椅子上来回转动,身体晃来晃去,有时在地板上打滚,拉都拉不起来,经常让老师没法正常上课。课间时,徐寅超乱打乱闹,经常做一些危险的活动,拽同学的头发,趴在同学的身上,双手抱住某个同学,从背后推搡同学等,并且不听老师和同学们的劝阻,严重影响各项纪律,严重干扰了教师们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案例主题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常常伴有智力低下、孤独症等,除了表现为多动外,还有注意力不集中,过于分散、不遵守纪律、情绪容易激动,行为过激以致影响智力障碍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徐寅超同学是一位典型的患有多动症的智力障碍学生,作为他的班主任,我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正面的教育支持,引导他增强自信心,克服重重困难,战胜生理和情绪障碍,通过采取积极地强化教育措施,逐步矫正他的不良行为,引导其融入到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 案例过程 针对徐寅超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查找了大量的关于多动症儿童的康复教育的资料,了解多动症儿童的症状特点以及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经验,找到了徐寅超多动行为的规律,并针对他的情况制定了教育矫正方案。 我平时特别注意徐寅超同学的情绪变化,希望找到他多动行为发生的规律。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注意到,以前当他多动行为发生的时候,老师、家长和学生都对他的行为很反感,甚至严厉批评他,有的同学甚至排斥他。这样一来,徐寅超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多动行为更加频繁,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愈演愈烈,程度加深。我觉得徐寅超的多动行为与他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何不从控制调节他的情绪入手呢。平时我和同学们尽可能的不去刺激他的情绪,并且告诉他的家人也不要刺激他的情绪,而是尊重他,以欣赏的眼光去对待他,让他时时刻刻感受到老师是爱他的,同学们是喜欢他的,父母亲是不会嫌弃他的,没有人看不起他,用温暖、关心、爱心来抑制他的情绪,从而降低多动行为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徐寅超是个“顺毛驴”,喜欢表扬,我抓住他这个特点及时的进行鼓励和表扬,还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下课了,我看见他又满教室乱跑,追打同学,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徐寅超同学今天早晨来了主动打扫卫生,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真有进步,以后继续努力哟。他一听接着笑眯眯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坐的端端正正的。对于徐寅超的要求,我不会像对待其他智障儿童那样严格,只要他的多动行为有所控制就可以了。为了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在安排他进行活动时,时刻注意安全,避免危险。我把他安排在教室的显眼的座位上,以便在上下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另外我还在班级里通过开展一些有趣活泼的集体活动,增进班离得其他同学与徐寅超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亲密的同学关系,用集体中积极向上的因素影响他的情绪,使之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和熏陶,进一步的控制他多动行为的发生。例如我推行“每周一个临时班长制度”开展小组合作互助互评活动,调动班级中一切积极因素,监督、帮助徐寅超,进而促进他正确行为的养成。为此我采用记星本的办法每个好行为加十颗星星,每个坏行为就减去十颗星星,累计一定数量的星星换取物质奖励(糖果、饼干等)。利用集体的力量带动徐寅超的进步。总之,我和家长以及全班同学对他不抛弃,不放弃,要让他逐步矫正不良的多动行为,近早的融入到集体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案例结果 通过我的不懈努力,“多动大王”明显的改变了。现在徐寅超的多动行为发生频率明显降低了,并且一步一步的像好的方向发展。性格变得开朗活泼了,不良的坏习惯明显的减少了。我发现他的优点慢慢地多了起来,上课能认真听讲了,回答问题也积极主动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下课后也不乱跑乱叫了。他的变化让我发自内心的高兴,同时也激励着我更好的完成我今后的工作。 案例评析 针对上面的案例,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做好特殊教育工作更要做好把握好特殊教育的规律,而每一位学生又有着突出的个性特点,对学习、生活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让患有多动症的儿童行为得到矫正,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教师就要吃透学生的心理,照顾到他们特殊的教育需求,实施特殊需要的教育。 多动症智障儿童也有很强的自尊心,更加需要别人的尊重、接纳和认可,尤其是教师和家长的呵护和温暖。严厉批评、粗暴控制只能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用更加极恶劣的行为对抗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具有春风化雨的耐心,切不要操之过急,随时让他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和温暖。同时,按照多动症儿童的发展规律,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殊需求,他们就会接纳我们的教育,教育才会取得成功。 面对个性鲜明、性格各异的特殊儿童,教师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宽容学生的不良行为,顺从学生的心理,并不是忽视他们的缺点和问题,而是从特殊的角度正确对待学生的多动行为,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培养其的自信心。成功的鼓励,老师一句温暖的话、一个温馨的眼神,一件小小的“奖品”,就能使学生的情绪稳定下来,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转化,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通过挖掘其潜在的积极因素,激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接受改变。 听了齐教授的讲座,我明白了、我清楚了、我顿悟了。原来班主任的案例是班主任实际工作情境的描述,在这个复杂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决策与选择。班主任案例本质上是一种决策型的案例。 一个好的班主任案例应该具备下面四个要素: 丰富性:围绕决策,有多种选择和两难困惑,以及多种预判,耐人寻味(不要只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和具体做法、技巧)。 教育性:至少蕴含有一个明确的教育主题,从中引发读者深入思考,给人启迪(不能只是就事论事,必须上升到教育“基本面”上来思考)。 故事性:有背景,有情景,有生动曲折的细节,有冲突悬念,引人入胜(不能只是活动的计划和方案,也不能平铺直叙)。 开放性:要有问题,有争议,有引发争论的空间和看点,便于讨论(不能过于封闭、简单或过于圆满,让人无话可说)。 有了齐教授的明确指导,今后我再撰写案例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就知道应该从何处下手,不会盲目的乱写了。我要静下心了,细细的品味和研究我的班级和我班级里的每位学生,争取撰写出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优秀班主任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