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12:23: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名师3c26 于 2015-5-30 12:24 编辑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的确,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着、成长着、探究着、进步着。

通过教学实验表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一个学习和锻炼的广阔天地。它让学生真正的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孩子们的天性就是爱玩,他们对玩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一些新的他们没有接触到过的而又听说过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充满好奇,自然而然兴趣高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无疑为师生的双边互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的时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力倡导以人为本,着意于研究学生的发展问题。

    一、 学生的特征影响学习内容的选择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因此要理解和设计学生的学习行为就必须了解有关行为主体的特征,包括当前的学习起点、学习风格和人际交往特征等等。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情感态度、动作技能水平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往往会限制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深度和广度,结果由于教师的过度参与使教师从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重新回到原来的知识的权威者的地位,违背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衷。在实际的研究活动中笔者主张低起点,以常见的、已学过的知识,甚至是在课本中以经典的面貌出现的知识为起点,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新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时,确定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很重要。因为主题贴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就可以吸引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对于任何课题学生通常都要从一个兴趣开始,实践参与其中然后得到收获,随着社会信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繁荣,人们生活的多样化,学生眼界的开阔,现代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感兴趣的事物越来越少,教师调动起来自然也就困难,所以我想说一点,现代教育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有难度,但只要教师能将这种兴趣充分调动出来,活动效果自然就会事半功倍。

    二、活动的过程要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前就讲过的一段话: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使儿童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好形式。面对21世纪的挑战,青少年一代必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对基础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一般可以概括为“参与——体验——内化——表现”四个阶段,根据需要学生可以进行个人活动或小组活动(重点),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可以在参与中发挥自主性;在各自体验中通过内化来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最后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可以说学生的自主贯穿了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戏曲》一课当中,我设计了四个玩的环节。首先是让学生听都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片段,同学们能随着曲调哼唱出来激起学生对戏曲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列举出知道的戏曲唱段或名称。再次是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的戏曲总结出其特点,包括脸谱、唱腔、服饰等等。最后,请同学们分组去表演自己喜欢的戏曲曲目。一堂课下来,同学们自我发现了本来需要老师照本宣读的知识,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再也不需要老师撤破喉咙来维持课堂纪律,看到的都是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小精灵,一堂课下来,学生还是感到意犹未尽,学得真开心!而我呢!也在轻松中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何乐而不为?

       充分体现自主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们热情高涨,彻底摆脱了教师的言传身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使表演、设计、操作、想象、创造等能力在自主的基础上实现了综合。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意识。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让学生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拓宽、发展和延伸。有心即可成事,就让我们把综合实践当成一件最快乐的事。正所谓我实践,我成长,我快乐。

        三、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长期的教学方法一直让人们以为,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而无数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也往往会孕育一批优秀的人才。也许有些教师会认为集体成材只是一种偶然现象,但事实上学生们在朝夕相处中存在着一定的互相影响,对一些问题看法上也存在着潜移默化和求同心理。所以一个长时间的合作小组,无疑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和环境,让学生意识到合作,尤其是和谐的合作也是他们的一种学习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就是强调“动手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生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合作中小组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公平、合理。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都有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作为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力求使小组成员的分配公平、公证、合理。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具体分组时首先要考虑各成员的知识背景和性格特征,如有些问题会涉及到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社会知识等等,教师可以考虑选配具有上述知识背景的成员为一个合作小组,优势互补,以利于学习讨论的活跃和思维的开阔,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其次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感觉到我能行,我在小组不可缺少。因此,在大量彼此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活动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为他们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亲近生活,亲近实践。要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人人有机会发表意见,人人有机会动手实践,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当我们的学生在愉快合作的氛围中,自主地参与到综合实践的探究活动之中,将会更好地促进综合实践课程总目标的实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4 13:23 , Processed in 0.02151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