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融让梨我不让”呼唤教育的独立精神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06:15: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人们生活方式愈加多元化。作为家长,经常会发现,教育孩子的理念,不仅会与其他家长发生碰撞,还会和现行的教育思维与应试模式发生极大冲突。于是,人们会无奈地叩问,自己是好家长吗?老师是好老师吗?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拥有美好的明天吗?  
    “孔融让梨我不让”被判成错误,就是一道生动的时代教育考题。中国古代一个叫孔融的4岁小孩,曾以“让梨”的姿态,成为中国传统的千年道德符号,来标注谦让和礼貌。在今天,当“孔融让梨”作为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来要求孩子做出“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 ”的选择之时,有孩子回答是“我不会让梨”。对此,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当然,孩子还是坚信自己没有答错,家长也左右为难一脸无奈,人们则是争议纷纷莫衷一是。  
    不同的答案在风中飘扬。这道试题带来的心理乱象,足以证明,价值溃散给不同人群都带来了巨大的迷茫。这世间,很多问题,从来就不应该成为一道标准化考题。古代的小孔融愿意让梨,那当然是好事。可是,现代小朋友觉得自己4岁时做不到孔融的“大气”,也完全是内心真实表达,没有什么错。如此真实的童心,值得呵护,而不是伤害。问题则是,我们的教育界太习惯于用传统的道德框架,来束缚现代人自由而又真实的心灵了。而家长在教育权力面前,在应试教育功利性面前,又无法成为培养孩子独立精神与自由人格的支撑力。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里面,曾经这样说,“‘你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是的,经典作品不是要让你成为别人,而是要确立你自己。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要懂得,让孩子在面对传统经典故事中,增加一些现代价值元素了。比如,“孔融让梨”是有值得学习的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让我们今天的所有孩子都成为孔融。即便是退回古代,也不是所有4岁小朋友都能做到像孔融那样谦让的。我们可以不反对在语文阅读题中增加一些道德教益的功能,但真实才是一切美好品质的基础,自由才是拥有一切美好品质的源头活水。  
    “孔融让梨我不让”的一道考题,考出了这个时代的尴尬。那个觉得自己不会让梨的孩子,不就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孩子一样吗?他的这一句真话,同样折射出我们的教育太过粗暴,我们的教育也太过虚伪。说到底,也还是教育本身依附的权力太过强势,根本不愿意给人性一点起码的空间。于是,人心就只能变得更加逼仄,个性也就只能招致不断被扼杀的尴尬,而所谓的 “经典诗文”,到最后也不可能真正传播符合这个时代需要的价值元素,最后只能充当标准化考试的工具,让学生成为这种僵化思维模式下的“分数囚徒”,同时也捆住了家长。  
    当然,无法培养出具有自由精神与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最后真正没有尊严的,其实也还是教育本身。面对“孔融让梨我不让”这个答案上面大大的叉号,我们内心都深深明白,那是一个教条主义与僵化标准的最好注解。现在,要消解这样的教育陈腐,鞭子不能简单地打在老师身上。我们必须正视的是,在应试教育一刀切严重不合理的背后,还有更为深刻的教育体制积弊与文化价值误区。如何不让我们的人文教育遭遇到政治教化与思想灌输的过度挤压,如何给予现代孩子一个更加真实、独立、自由的心灵成长环境,恐怕还得诉求在整体教育与文化的体制层面进行重大改革,来充当最有效的驱动力。
八成受访高中生表示若国家遇危机愿为国做任何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2-4-26 17:08:54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12-4-29 13:10:19 |只看该作者
教育本身依附的权力太过强势,根本不愿意给人性一点起码的空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4-30 06:35 , Processed in 0.02287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