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效课堂之“关注活动” ——聆听王敏勤教授《高效教学的原则与策略》有感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14:53: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2012vip12700 于 2016-3-8 14:59 编辑

高效课堂之“关注活动”(一)

——聆听王敏勤教授《高效教学的原则与策略》有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活动是课堂的中心。真正让孩子们喜欢我们的课堂,就要体现以学生的活动为载体。这里所谓的活动,要抛弃传统的单纯以解题为目的的所谓活动设计,既要有外在的实践与交流,更要有内在的思维活动。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课堂上可以以问题设计为核心,设计一系列的价值活动。活动设计中可着重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忆——情境引入,构建动场

    或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或以基本知识复习为例,复习回顾,这里的基础知识复习,避免罗列知识点,可以开放性地引入。对于情境的设置,自始至终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切忌漫无目的地、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环节。

比如,这样的一种引入(幻灯片: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出示图片,展现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实例,是我们在数学或理科教学中惯用的引入方式。出示图片后,如果老师仅仅这样问: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老师,好,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直角三角形,显然,这样的引入处理,学生只能从感观上感受到直角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仅此而已.

我们不仿做如下设计:由于教材设计特点,直角三角形在七八九年级都有所设计,如果是在七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中,它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掌握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掌握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所以在呈现图片、感受应用后,可进一步从应用中提炼基本图形,教师再次追问: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那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又各自有何特点呢?从而进入探究环节,这样的设计,既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让学生带着数学思考明确了本节的主题,很好地构建了思维动场。

   放到八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再次研究直角三角形边的特殊关系,即:勾股定理,具体目标为:经历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等。如果呈现这样的引入方式 ,教师又可以进一步设疑了:在学生观察图片后,教师追问:直角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那对于直角三角形,你都有哪些了解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及时板书:边与角的关系,继续追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间的关系除了具备三角形的一般性之外,还具有特殊性,那三边之间除了具备一般的三边关系,是否也有特殊性呢?除结合引入实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之外,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处理,学生研究学习的方式方法也瞬间得到提升感悟。

    不仿继续下去,到了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一>>部分, 具体目标为:借助具体问题情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前面追问的基础上,教师又可再次追问,前面我们用拼、割、补等方式进行了实践层面的探究,那我们可否从推理的角度去验证勾定理呢?而到了九年级《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一》中,具体目标为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结合学生特点,我们在呈现图片后,完全放手给学生,除了体悟应用之外,让学生结合自己看到的图片,自己提炼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述直角三角形的边、角的特性。结合板书,教师继续追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样地设计,老师们可能会说,数学太好教了,一幅图能贯穿四册,甚至更多。其实,引入的图片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引入这样的图片,构建动场的目的何在,如何去构建?其实,只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主题活动设计都不会再那样的难以设计。当然,构建动场不一定是在引入环节,也可以在课中、或结束。

——猜测质疑,问题生成

    设疑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是学生自主生疑、质疑,也可以是老师设疑、解疑。这一环节要特别关注问题设计。细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教材中“想一想”、“做一做”等问题栏目,都是对教学内容“问题化”的有益尝试。但教材不是教学活动设计,由于教材的诸多限制,这些问题多以散点状分布,还没有“形成串”、串成链”,不利于充分发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功能。因此,教学中就要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状况,有必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进行教学内容“问题化”的处理。

重点交流一下,教师问的艺术。无论是数学或是理科,我想,教师的每一个问题设计、每一次提问,都应力争问在关键处,问在症结处。

   问题设计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能将静态、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问题,学生跳一跳,够得到,通过关键问题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乃至争辩,要比一个详细的解释效果好得多。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07:50 , Processed in 0.0217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