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yjyj5f50 于 2017-3-31 22:15 编辑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责任人:
目 标: 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引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以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为目标,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关注教师三种能力的培养(即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群体。
任 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能力。
(1)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纳入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将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心理辅导等,纳入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
(2)以“改正职业陋习,做有内涵教师”为主题,开展人文教育体验活动,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抓手,以“小组合作高效自主学习”为载体,以提升随堂课的教学效益为突破,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
(2)开展以“集体备课”为主题、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究,、根据“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创设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 (1)全力整体推进“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使“小组教学”方案落地、有效。探索小学中高年级学案、教案一体化的研究。完善实施“青蓝工程”,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专业规划,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2)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发挥学科组集体草根教研的便利性、有效性。提供教育研究的理论资源,为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拓宽途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创新教师培训的形式。
4、建立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1)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根据几年来教师考核中的成绩、不足,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培训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情况、工作态度、工作效益等进行全面的考核,用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2)建立个性化的“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充分依托教导处和教研组,对每一位教师制订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明确每学期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从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3)完善学校奖励制度。加大对团队(学科组、年级组)(处室)的考核奖励力度,以此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同时,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的评选机制,关注德育骨干教师的培养与评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阶段性目标: 年度目标:
1、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2、加强课程平台建设,改善教育教学实践 3、深化校本培训,形成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环境 任务:1、(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评价机制。建立教师读书提升方案。
(2)、搭设自我实现平台,建立“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
(3)、开展对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现状调研,为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提供明确的方向。2、(1)、开展教师人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立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关注常态课质量。
(3)、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 3、(1)、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节成果展示。
(2)、开展师德建设系列研讨活动:“在育人中成长”。
(3)、汇编“艺术教育与学科整合”课例集。
(4)、进行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阶段反馈。 4、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素质结构:各级骨干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增加1-2名。
(2)、教师专业素养:90%教师在校内进行公开教学展示,50%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90%教师有论文发表或交流,其中争取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三分之一的教师达到校内教学常规免检。
(3)、教师教育成果:实现学生校级、年级、班级自主化管理机制。 (三)德育工作: 责任人
目标:以“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以创新为核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完善德育课程化建设,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措施: 1、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4、组建学生社团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5、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特色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6、9——2017、8 年度目标:理顺德育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德育常规管理。 任务: 1、制定《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方案,并制定年度配档。 2、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能力。 3、制定学校德育骨干教师的评比细则,开展第一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 4、制定各学段学生一日文明礼仪要求,并开展培训活动。 5、着手编写校本教材。 6、组建特色学生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学生校园生活质量。 第二年:2017、9——2018、8 年度目标:营造氛围,深入研究,初显成效。 任务: 1、关注德育体验教育,通过“行为示范员”等途径,让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 2、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通过学校培训、亲子活动带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 3、编写德育教材。 4、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展首届“十佳”特长学生的评选活动。 第三年:2018、9——2019、8 年度目标:关注发展,形成特色,取得成绩。 任务: 1、总结学校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特色中队展示活动,并进行第二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 2、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展示活动。 3、编写校本教材。 4、开展师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 5、开展十佳特长学生评选活动。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育人的主动性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方法,并形成特色。 2、学生言行举止文明,习惯好。 3、家长有较强的责任心,懂得正确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 4、成果:三年内,学校争创安全文明校园。学校有市德育先进工作者2—3名,有3-5篇德育经验论文在市级发表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