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工作 责任人: 目标: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全面推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和谐课堂教学文化。在教学管理、质量监测、教学评价、校本师训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措施: 1、以规范常规管理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加强集体备课,对不同层面教师分别要求,不断提高二次备课的质量;随堂课互控,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注重练习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进“三步五环“课堂教学模式,以小组高效课堂教学为载体,加强运用小组教学实效性的评价。 2、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课程,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育行为的转变。 3、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社团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4、加强课程建设,完善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整合,使地方课程切实在国家课程的落实中,落到实处;制定与此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结合学校课题实施,开展国家课程拓展性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6、9——2017、8 年度目标:强化常规,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务: 1、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师,制定备课分层要求。探索学案、教案的一体化研究,在教案设计中体现小组合作教学的环节及预设,强力推行“三步五环”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探索实施思维导图在学科单元教学、课时教学中的应用。 3、建立学生练习问题记录本、课堂笔记、错题分析记录本。 4、完善课题研究网络,落实研究任务,并在部分学科内开展“同课异构”的研究。 5、推出首批教学常规免检教师。 6、增强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挖掘教材审美因素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年:2017、9——2018、8 年度目标:深入问题研究,初步深化具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学习理解掌握学习理论,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高效学习。 2、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体系。 第三年:2018、9——2019、8 年度目标:总结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总结课改研究成果,汇编课例集。 2、举行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三年得到的预期效果: 1、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达到平阴县小学上游水平,部分学科有所突破。 2、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显著提高,50%以上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3以上教师的论文在市级及以上交流或发表。 (五)教育科研工作: 责任人 目标: 拥有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 措施: 1、在完成县级课题的基础上,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来带动办学特色的实现。 2、教研组建设要以科研为先导,每个教研组在学校总课题下确立小课题,教研组的一切活动要围绕课题运转。 3、骨干教师是科研的主要力量,校级以上的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是课题主持人,通过科研培训和实践指导,提高科研能力。 4、建立并完善学校、小组、个人三级科研网络,采用行动研究法,推进学校的科研进程。 5、完善科研档案,做到种类齐、过程清,使科研工作纳入正常运作的轨道。 6、规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规划、计划、方案等有机统一。 任务: 1、围绕课题,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力争有1-3项课题在市、县立项。 3、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化、开展正常化。力争教师人人有课题,并有过程性评价档案袋。 4、每学期组织1-2次的教师科研培训。 5、将研、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六)课程建设 责任人: 目标:按照目前的课程开设方案,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完善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整合方案,固化成熟的学校课程,围绕“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学校精神,规划整合提升社团课程。以课程为载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育课程的系统规划,按照校级德育活动课程化的课题实施要求,将学校所有德育活动,分类实施,按照学期主题,月主题、周主题的主题教育活动,将主题活动按照课程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七)后勤服务工作: 责任人: 目标: 树立全心全意的后勤服务意识,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努力实现及时、到位、优质。积极认真工作,保证学校正常运转。 措施: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精心设计,协助完成校园整体外显文化,体现个性、关心细节、注重实效、凸现“精致”。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 3、加强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财物管理制度。 任务: 1、校园环境文化于2016年完成,努力体现“精致、实效”。 2、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校精神,逐步构建学校的独特文化: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环境标识、公共事务等都体现学校的文化。 3、建立“校园财产维修、增添申报制度”,努力做到“及时、到位”。 4、每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规范学校的门卫保安,利用科技手段布局学校的防盗报警和监控系统,无重大事故发生,三年内争创安全文明学校。 5、各项收费规范,无乱收费投诉。 6、科学管理,档案完善。 7、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八)、学校办学特色创建 责任人: 目标: 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爱好及感受美的能力。通过三年努力,形成一批有发展性的教师,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课程设置,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措施: 1、开发教学资源,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形成特色学校文化。 2、抓科研促教学,通过社团实践活动,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 3、通过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务: 1、有固定的活动专用教室,设备完善;一个作品陈列室和一个宣传窗,做到内容一月一换。 2、加强师资培训:定时、定点、定内容,有一批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每年进行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 3、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优势:将特色融入到日常的课程中,每周有固定的社团活动时间,有一套适合普及提高的校本教材。 五、学校发展的保障与评价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政教校长、后勤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后勤主任、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年级主任、大队辅导员、教科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为组员的 “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2、党政工职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四)评估保障 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扎实落实,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