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促发展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我采取人们常说的“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精力放在两头即优生和落后生身上,特别是落后生,而分散了我对班级中占主体力量的中游学生的教育,他们成为被管理遗忘的角落,效果事倍功半。这也与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如何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更有效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成为我时时刻刻思索的问题。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现,一个好的班级的形成,取决于严格的管理、良好班风的树立和班中绝大部分同学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全班六十多名孩子的教育,既不能平均用力,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当根据班级内学生的情况,实行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有名的“鲶鱼效应”启发了我,一个集体中有了一部分出类拔萃的人,就会给整个集体带来活力,带动整个集体进步,这是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反过来,当集体有了很大的进步,对深处其中的个体也会带来影响,因为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于是,我决定采用点面点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一点”指优秀生,另“一点”指落后生,“面”指占主体力量的中等学生。)即以优秀学生为榜样促进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的发展,同时依靠班级中上水平学生形成的良好班风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后进学生,最终实现整 体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大力培养、优秀学生。这包括学习、体育、文娱等各方面的优秀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为班级争光,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活力,促进积极进取、团结互助良好班风的养成,这是班级教育的着力点。 二是加强对中游学生的管理。中游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处于平均水平上下,基础较扎实,可塑性强,但缺乏特色,易两极分化。教师若能因材施教,严格要求,引导得当,则可能发展成为上游学生。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好则长居中游,坏则落至下游。因次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去发现、去捕促他们的"闪光点"。对中游学生不起眼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以优秀生为榜样,让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首先,让中游学生增强自我意识,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斗。要使中游学生进步,必须给他以情感投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每一个孩子,同情孩子,对孩子由衷地关怀,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调动中游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我积极创造条件,多给中游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例如:协同科任教师有意识地增加课堂提问的次数。课后多和中游学生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很重视。此外还要不断激发和维持学生的自我发展动力。再者加强学法指导,大部分中游学生位居中游,是因为在学习方法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中游学生不是学不学的问题,而是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对他们加强学法指导,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使他们进入正轨,从心理上让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学习质量,提倡以“勤”补“拙”,以“巧”取“胜”,这是通往上游的捷径。其次要长期关注中游学生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应时常注意中游学生的变化,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让中游学生不断进步,进而转为上游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地给他们制订出适当的高而可攀的目标,使他们看到努力的方向,比如对作业进步的同学说:“看,今天你的作业质量赶上了咱们班某某同学,如果书写再认真会更好!”等话语。让中游学生看到希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进取心,找准结合点,既培养他们自己的强项,又带动其他方面发展。 通过培养尖子生抓中游生,班集体中已经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习氛围 ,这对后进生来说不用扬鞭自奋蹄,良好的环境促使其逐渐自觉、自醒、自立。为进一步转化后进生,除了创造良好的环境外,我在安排座位时,让优秀生选一后进生作为自己的同桌,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让优生更优,后进生提高。同时与家长密切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从生活、学习、活动等各方面关心、帮助后进学生,持之以恒地做工作,感化帮助他们进步。还要善于以一件小事为契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增强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进取心。我们班原有这样一位学生,他一点气都不吃,只要有人碰着他,他就咬牙切齿给人对着来。而且上课捣乱、不交作业、不讲卫生----让我非常头疼。我暗暗地观察他,发现他有一大优点就是爱劳动,于是我在班上表扬了他,正巧这一小组缺一劳动小组长,问谁干,同学们一致推荐他,他脸上露出笑容。从此以后他变了,变得讲卫生了,变得善于与同学们相处了,也逐渐爱学习了。 通过点面结合的教育管理,现在我们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也启发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关注学生,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陶行知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所以教师要用心的去关爱学生,用情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每个学生都快乐的健康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