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多一些尊重和肯定 近日,翻阅杂志,发现了一组数据,对1.3万多名学生调查得出的结果显示:孩子们不想在否定声中长大的占80%;不喜欢父母用命令,催促的口吻与自己谈话的占31.09%;对父母否定、贬低、侮辱自己表示不满的占18.05%;指现父母动不动就威胁自己的占5.16%。与以上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爸爸、妈妈能看到我的进步,并肯定我的占56.82%;玩的时间多一些占23.54%;多给些零花钱的占11.11%。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八成的孩子“不想在否定中长大”,六成的孩子“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并给予肯定”。由此而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更应深入研究学生,全面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便因势利导地开展工作。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再加上独生子女的比例逐渐加大,孩子的个性意识愈来愈强。因此,做为一名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常言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任何事物充满强烈的探求欲,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学生的某一方面天赋就可能被培养起来。如果把孩子的好奇行为视为异端而被否定,那么,在你手中葬送的可能是一个大明家。 老师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内心世界,多理解孩子,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发现问题。不要动辄用命令的口吻和否定、侮辱的态度教训孩子,这样做只能抹煞他们的个性,使之出现逆反心理。不同时期的孩子有与之相应的年龄特征,只有因材施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一个缺乏温情,较为冷漠、孤僻的性格。如果老师在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考虑其家庭的影响,很难能适客观地给予学生以教诲。 大多数家长和老师,不太注重考虑孩子的想法,而更多地注意到他们的行为,并由此主观臆断地处理问题,所以事情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少,本来孩子不喜欢音乐,家长却偏偏让他练琴,到头来琴没练好,反而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因此,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他们的内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