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效课堂之“心中有标” ——聆听王敏勤教授《高效教学的原则与策略》有感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11:37: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高效课堂之“心中有标”

——聆听王敏勤教授《高效教学的原则与策略》有感

刚毕业,初踏讲台,总以为老师讲得精彩,那一定是一堂好课,所以,我在教案编写上下足了功夫,教案写得密密麻麻,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一学年下来,学生两极分化给了我当头一棒,我陷入困惑:究竟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好的标准又是什么?迷茫之中,我又开始了“追风“,所谓的”追风“,就是听到自己认为好的课、好的环节,我会第一时间在我的课堂上尝试、实践;那个时候,我什么课都听,从精彩的导课,到习题、练习的设计,我甚至以为,一节好的数学课,只要选择好了典型例题和习题,那也便成功了一半,可事与愿违,尽管我很用心,学生不见得就认可你的课堂;学习借鉴的同时,连我自己也不清楚究竟哪样的课才是最适合学生的?

2008年,教育局、教研室启动了“区域初中教学过程改造项目研究”,“让教学成绩成为教学过程改造 的自然结果”,改造过程,追循自然,以此为方向,我和我的同伴们一起踏上新一课改之路。参与每一阶段的研究,特别在聆听了王敏勤教授《高效教学的原则与策略》,让我再次对于所谓的“好课”有了重新的定位;首要的一条,那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标”。

所谓心中有标,首先是准确理解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合理的选择课标的具体目标,用数学学科语描述。一是对数学课程总目标的理解,总的来说就是“获得四基,增强能力,培养科学态度”;二是对数学课程内容具体目标的选择能力;三是对数学10大核心概念的理解和选择能力。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标定位准确,就会避免以往课堂上习题、练习设计地随意性,以《因式分解》为例,课标的具体目标为“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明确了这一定位后,至于多次利用公式、分组后分解的题目不必过多设计,以免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再如关于十大核心概念及数学思想方法地分析要到位,其实,静下心来分析,每一节课都或多或少隐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在设计八下第一章第二节《直角三角形》时,由直角三角形的“形”得出边或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或由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探索得出三角形的特殊“形”状,不正蕴含着数学中重要的“数形结合”思想吗?这就需要教师静心去分析、去研究。当然,对于课程目标的选择能力要由具体目标的分类、运用,向以核心概念、学科语言叙述、运用转变。

心中有了课标,我们就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具体目标(所指向的领域),分析、选择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在已分析出的教材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确定本课题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脱离了课标分析的重、难点定位是很难准确定位的。由教材重点、难点选择,向依据学情、结合教材确定“过程与方法”内容转变。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谓心中有“标”,第二个就是教学目标了,在准确、规范、可操作基础上,向具体、可评价、有层次、运用学科语言描述转变。例如《因式分解》在基于课标与教材及重、难点分析基础上,我们可以将目标定位为:1. 经历从因数分解到因式分解的类比过程,能类比因数分解将用字母表示数后的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感受类比的方法。

2、经历用几何图形解释因式分解意义的过程,能借助拼图前后图形面积不变从几何的角度体会因式分解的意义。

3.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变形是否为因式分解,能借助因式分解解决含简单公因式的计算问题。

4.初步体会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联系,并能借助整式乘法验证、解决有关因式分解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样的层次性目标设计,具体、可评价,真正让老师们的活动设计有“标”可循。

四是由“四个基本程序”中小活动,向教学活动“四个要素”转变,实现教学过程由“讲题做题”向学生主题活动的教学过程转变。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6-3-8 12:30:44 |只看该作者
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07:32 , Processed in 0.01594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