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如何开发好学校的校本课程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09:11: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浅谈如何开发好学校的校本课程

          历城区姬家小学  李翔波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切实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主动地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势在必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立足学校自身,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

现就结合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从以下八个方面浅谈如何应开发好学校的校本课程。

一、首先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必须在第一时间及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长应担任校本课程主要决策人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进行全面实施研究。副组长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工作。同时成立一个负责的科室,专门落实校本课程的实施,责任到人,明确职责。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让教科处负责落实、监督、检查、评比等后期一系列工作。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教务处负责此项工作。

二、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必须让让全体课程开发的教师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让它们知道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全体开发教师明白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内进行以校为本的课程整体规划和设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和本地的乡土人情,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点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努力发挥家长、社区、网络、校外机构的作用,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开发校本课程并认真实施,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以此为契机,树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构建有南腊中学鲜明特色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而不是增加教师的负担。

三、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管他们的性别、种族、智力水平和学习准备如何。我国过去的“升学教育”只注意到少数考分高的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那些低分和处于中间水平的大多数。当这些人毕业走向社会时,他们成了“失败者”。学校将大批“失败者”推向社会,而社会中的绝大多数工作又将由这些“失败者”来承担,这样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民的总体素质水平。         

(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专业的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由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反思他们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探究和合作十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这十分有利于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一些老师开发校本课程,形成了鲜明的学校特色

四、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开发的课程,应从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和专业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所有能利用的课程资源进行。

无论教师如何选择,一定要结合本专业、任教学科的特点进行。

五、健全评价方案 校本课程的评价,是学校对本校开发的课程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才能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真正使校本课程促进本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校本课程活动。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动态性: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全程表现,用发展的眼光、变化的语言给学生以最真实的评价。

主体性:教师要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为评价,家长的评价,评价要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自我价值。

实效性:教师的评价不仅要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肯定,增强学生继续发展的意识;同时也要真实反映问题,促进学生改进,获得全面提高。

六、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一)、领导组织保障: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领导机构,做到人员落实、职责分明、团结协作。

(二)、管理制度保障,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课程申请与审议制度、教师岗位职责、课程评价制度、激励制度、学生选课与编班制度等。学校各类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督查考核,教师的业绩与教师年度工作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

(三)、人员队伍保障:指导教师实行统一管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激励教师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重点培训、实地考察,定期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对校本培训课程的认识,促进校本课程顺利发展。

(四)、经费保障: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中必须的设备、经费、器材、时间、场地、服务等资源,应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统一调配,提供保障,充分利用。设立专项经费,满足校本开发经费的需求,对要校本开发过程中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

七、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要求学生整体参与,课程实施要坚持教育目标的整体优化,课程的实施还要考虑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整体协调。

(二)、民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要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和课程特色的培育。

(三)、针对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教师的专长出发。即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开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四)、量力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进行独立或合作开发。同时也要考虑教师的资源情况,不要勉强开设,强教师所难。

(五)、可行性原则 课程开发之前,一定要通过座谈或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充分体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未经论证的课程一般不能开发。

(六)、互补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可以丰富国家课程,增强适应性,在达成多样化要求方面要有其长处。

(七)、多样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校性程度越高,学生选择的余地越大,学校在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要方面成功的可能性

总之,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有百利而无害,对师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极为有利,同时又能提升学校的形象,促进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4-5 00:28 , Processed in 0.02765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