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和耐心唤起孩子的自信
本周我搞了一次分组朗读比赛,听着前面几个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我很欣慰。可是,轮到孙文朗读时,他一个字也没蹦出来,只像个罪犯似的耷拉着脑袋站着,1秒、2秒、3秒……停了片刻,我建议同学们给他鼓鼓掌,然而三次掌声过后,他仍然一语不发。同学们都很气愤,我也很纳闷:又不是背书,这有什么难的?真想发火,干脆呵斥他坐下算了。但理智告诉我,不能那样做,我于是耐着性子说到:“你愿意辜负同学们和老师对你的期望吗?”这时,他忽然捧起了书,脸涨得通红,手在发颤,嘴唇抖动着,似乎努力要读出来,但遗憾的是,他最终仍没吐出一个字。 唉!怎么办?奚落他几句,还是罚他站着。不行,这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孩子一定有心理障碍(因为上课他几乎没举过手),如果这个时候,我再批评他几句,那将意味着他将遭到同学们的鄙弃。于是,我给了他一个台阶下:“孙文同学不朗读,一定有难言之隐,我相信,不久后他一定会读得很棒的。今天,我们就不勉强他了。” 课后,我把他找来谈心,我说:“老师找你来,不是想批评你,我知道,你心里一定很难过。我只是想帮助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愿朗读吗?”没想到,我的热心换来的仍然是他的沉默。半个小时的谈话,一直是我在唱独角戏。 过了几天,我又给他谈了一次,他还是极少说话,只默默地听,偶尔点个头示意。我只好去找其他同学了解情况。从他以前的同学那儿了解到,孙文上小学时成绩一直很差,有“错别字大王”的绰号,老师从来不提问他。我终于明白了,失去关爱的他已经完全丧失了自信,甚至是与人正常交往的能力。多么令人心痛! 于是,我决定再一次找他谈话。或许他被我的诚心打动了,这一次,他竟然开口了。我们开始交谈了许久,我帮他分析了他的心理状况及形成原因:贪玩、自制力差导致成绩差,于是被冷落;长久地被冷落又让他产生了自卑;严重的自卑使他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从而形成了今天这种局面。他信服地点点头,并表示愿意与我配合,尽快改变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从此以后,我发现上课时,他认真听讲了,我也总是挑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后,我经常询问他的学习情况,帮他解答疑难,教给他一些学习的方法。我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反复朗读,先读给我一个人听,读熟后再到班内读,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他在班内读书的情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他一字一句的读着,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而且还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投以赞许的目光,他的脸上也洋溢着自信和喜悦。他笑了,而我也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相信,这一瞬间会成为影响他一生的时刻。如果教师的耐心和关爱能换来他一生的自信,那么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一位教师感到欣慰和自豪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