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诚意与自省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0:46: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时隔多年重读《大学》,似乎有种温酒访友的感觉。《大学》的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此次我就“诚意”这一部分谈谈自己的感想。

经文提出的“诚意”的概念为“毋自欺”,所谓“自欺”就是动机不纯,有邪念,却以勉强的行为做样子,或以伪装的善行、漂亮的言辞来掩饰自己心灵上的污秽,借以自欺欺人。因此,不自欺表明行善不是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以善本身为目的。行善是自己心灵的需要,是求得精神本身的满足。所以,只有心灵的自我满足,才能排除做给别人看的矫饰、虚伪的自欺行为,达到“诚意”的目的,也是一种“自我完善”。以上是普遍对“诚意”的解释。

这种“诚意”的概念与我们当今社会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以下是我自己的观点。

经典的文化传承可以在时代的潮流中保存下来,比如这个诚意的问题,《大学》里的“诚意”是高级层次的“诚意”,强调的是不做给别人看矫饰,自省自身,提高自我修养。此境界非常高了,举两个例子:

比如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能够表里如一的善行其实很难得。很多人都是跟风或怕被批斗才行善的。比如捐款,肯定有人舍不得捐款,挨不过面子才捐款。但是,我们又会想,如果这种积极正面的“自欺欺人”“虚伪”多些也不失为一种好事。

又比如在教育方面,学生拾金不昧的行为,一般情况是在教室学校,在有外人观看的时候,积极主动交公。也有贪小便宜的人。这是天性使然,小孩子从小被灌输要拾金不昧,所以他捡到钱的反射性动作,就是交给老师。就算有“捡到就是我的”这种想法的孩子经过后天的教育后,也能改正过来,重新树立拾金不昧的思想。

由此可以看出“诚意”的“自欺欺人”观念,有个前提,人,必须有个道德标准,而不是唯利是图!这个思想可以从小孩子的习惯抓起,从教育中给他们灌输各种好习惯,和适宜的行为。这样,当他遇到一些自利与他利的道德选择时,才能获得判断的标准和下定决心的勇气。当他有了道德衡量的标准,在取舍时才会面临要不要自欺的问题,有了道德标准,当他遇到一些自利与他利的道德选择时才能果断做出正确的决定。

而文中也提到了一个道德衡量标准:慎独。文章把独处时的思想活动看成是对一个人能否做到诚意的一个考验。一个人在人生的各种实际活动中向善还是向恶的关键所在,必须特别慎重对待。文章进一步指出,一个人独处时的思想活动虽然不为人们所知,但是它们总是要表现出来。

在社会中,慎独非常重要,一个人在人前什么样子,人后又是什么样子呢?关于慎独我们都懂得,在此不赘述。

总之,把“诚意”与“慎独”的观念教给学生,是一件绝对有必要的事情。也可以看出《大学》不愧是经典,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正是出自这些地方,需要师者再次挖掘出来传承发扬。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13:16 , Processed in 0.0160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