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课堂上的主角 ————《孔乙己》教学有感
鲁迅曾说,《孔乙己》是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小说,也是多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一篇传统课文。全文仅3000多字,可是从哀的精巧构思到小伙计的独特视角,从精妙含蓄的社会环境描写到看似矛盾的结局,精彩之处俯拾皆是,为读者留下了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然而,文章虽精美,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深刻主题,却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我在对此文的讲解上,也是倍感头疼,多次教学本文下来,每次都非常失败,每次讲得自己一头雾水,更别提学生了。反思一下,我认为决不能怪文章本身偏难,问题应该出在自己的教学策略上。意识到了,就必须抓紧行动,今年我在教学本文时,两个教学班,我有意识地用了两套上课方案。我想一定要把此文讲明白,真正找出优秀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现将这两套方案及自己的反思摘要如下: 一、两套上课方案 方案一: 1、理清小说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理清小说线索(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有何作用?) 3、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1)完成表格 描写手法 |
第一次
|
第二次
|
不同之处
|
性格特征
|
外貌
|
|
|
|
|
语言
|
|
|
|
|
动作
|
|
|
|
|
神态
|
|
|
|
|
(2)小组合作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4、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5、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方案二: 1、分组学习,填写履历表(借用网上资料) 姓名 |
|
籍贯
|
|
年龄
|
|
出生年月
|
|
学历
|
|
身体状况
|
|
特长
|
|
工作单位
|
|
家庭成员
|
|
主要社会关系
|
|
工作生活经历
|
|
主要工作成就
|
|
主要优点
|
|
主要缺点
|
|
总体评价
|
|
|
|
2、学生填表,教师巡视 3、交流履历表填写情况(用多媒体展示) 4、课堂小结 二、上课后的反思: 对于方案一,我是动了一番脑筋的,注重了课堂结构的优化,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上我的课堂指引,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但是学生对于人物形象地分析以及文章的主题还是不太明确,整个教学过程还是不太流畅,学生虽然能够参与讨论,但对于问题的把握还是不够深刻,特别是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我的引导总是有些生拉硬拽的感觉,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都千篇一律的向我的预设答案倾斜,没有学生独到的、有创新性的理解,违背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我认为,教学小说时,要以人物为中心,以情节为线索,引导学生去进行理解、分析。《孔乙己》这篇小说,宜从两个方面入手去理解分析:一方面,从孔乙己本身的悲剧看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另一方面,从众人对孔乙己的取笑看病态社会的冷酷。在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时,要抓住其矛盾性格的基本点。孔乙己是一个怀有科举失败的隐痛的读书人,他没有进学,连秀才也没有考中,不会营生,好喝懒做,穷得将要讨饭,有时不免偷窃;他迂腐可笑,麻木不仁,死要面子,还常自欺欺人,他也具有善良,诚实的好品性。这样去理解分析,比较符合作品的实际。 在以上思考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方案二。其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履历表的方式,原因有二:一是真正的学习,不仅可让学生学习知识、训练能力,还应让学生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和品质。比如合作学习,填写履历表,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合理的分工合作使每个孩子都有用武之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速度,孩子们感受了合作竞争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团体协作的精神。二是学生有了一个较长的填表时间,实际上,学生也就有了一个较长的静心读书的时间,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进入文本,让学生能从容读书,静心思考,以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钱梦龙老师说:教学本是教师、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同一个文本也可以有多元的个性化的解读,课堂应该呈现一种开放的态势。 比较两套上课方案,后者远远胜过前者,总结有二: 一是从观念入手,做到五个转变。变“教师为本”转而“以学生为本”,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指导者,课堂上必须留足学生活动的时间,只有让学生读起来、说起来、写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本,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说不定就有“走神”的学生,那还叫什么以学生为本?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中学,在教中悟,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不将个人感悟强加给学生;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而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变传统的“聚焦式”的教学转而为“立体型辐射型”的教学,课堂上注意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让学生生命的活力在涌动;变“知识传授”为目的转而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 二是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落实五个环节。在导入中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思维;本课教学设计的成功在于采用填写履历表的新方法,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兴趣。在朗读中抓住一个“情”字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在课堂中抓住一个“疑”自来突破难点;在学生自读品味中抓住一个“悟”字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练习中抓住一个“精”自来强化提高。(以上两段引用了资料) 精心打造自己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法,落实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努力构建自己健康的语文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