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每位学生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课堂教学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发展、实现幸福人生奠定基础。但很多时候,我在上课的时候发现:下课在教室里沸沸扬扬、叽叽喳喳讲话的学生一到了上课就变得鸦雀无声、一言不发了,一个个都像挨过霜打的茄子,显得无精打采,物理课堂变得沉闷乏趣、了无生机。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恐怕是因为过去学生被当作是“知识的容器”,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教师往往凭借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懂得比学生多的优势而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是课堂的权威和统治者,在课堂上发号施令,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因为大大小小频繁的考试的逼迫,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接受知识,任教师“满堂灌”,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对教师心生憎恨和厌恶。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会苦不堪言。所以,要想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中的乐趣,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应用实践创新的能力就必须营造出一种和谐、真诚、温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热爱,体会到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改变。而要带来这种改变,教师应当首先垂范。 一、将初中物理教学与日常生活实际密切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物理知识的形成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初中学生已有十多年的生活经验,这种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学生的直接经验,是学生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大多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例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气压和沸点关系的知识与高压锅使用、调节相联系;将浮力知识与游泳训练要点相联系;将摩擦力知识与自行车使用相联系等等。 二、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奇秒生动的物理学,对纯真好奇的初中学生来说,充满着吸引力和刺激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物理知识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以物理知识的“奇”与“妙”,去点燃学生纯真好奇的火花,使之产生新感觉,引起新兴趣,产生新欲望。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知识时,可以穿插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了解法拉第是如何由电流产生磁效应大胆设想,认为磁能转化成电,并为此进行大量实验研究,最终获得成功的。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传插介绍阿基米德为了鉴别皇冠的材质,如何从洗澡时水从浴缸中溢出而受到启发,并展开研究,最终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的。 三、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发展潜能,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课堂中真正的学习者是学生,我们不该剥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开动脑筋正确解决出问题,会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在设计活动时,应关注到大多数学生,体现公平性。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尽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习题设计时,注意多体现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来加深学习愿望。例如在学习长度测量后,让学生练习从地图上测出两城市间铁路的长度;学习热学知识后,让学生解答海边和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的原因,了解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重要意义;学习了光的反射知识后,让学生解释自行车尾灯的作用;学习流体压强特点知识后,让学生研究乒乓球中弧圈球、足球中“香蕉球”的原理等等。同时,在习题解答后,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通过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用”,我们就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四、兼收并蓄,允许“另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良好的氛围下,学生的思维火花会迸射出璀璨的光芒,非预设生成就是这样的一个衍生产品。非预设生成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或过程。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非预设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极性——尴尬或精彩。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处理得当,尴尬反而会成为学习效率飙升的最佳途径。例如在《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时,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近距离观察书本上的文字。正当同学们还在边观察边讨论看到的奇秒景象时,后面传来两位男生的大声争论声:“左右反的”、“正的”,两人谁也不甘示弱,争得面红而赤,其它同学一下子被他俩的争吵声镇住了,教室顿时便鸦雀无声,“又是这两个捣蛋鬼”一股怒火由然而生,就在我即将要开口时,一个念头转变了我:何不给他俩一个解释的机会?我先请有争议的那个先站起来,要求他演示给大家看,只见他站起来举着凸透镜对着黑板上方的标语看,说看到了倒立、缩小、左右相反的字,我不动声色,让其它同学也试试,同学们通过观察证实他的说法,此时我马上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观察结果?“因为是远距离观察”,同学们在争议中不但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秒,同时还学到了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多动手、多动脑,一定会找到不一样的收获。 课堂上学生提出“反的”这样一个新问题,超出教师的预设,教师以“动态生成”的观念,能动地建构好动态的开放课堂,这样的课堂氛围将更加的融洽。 只要热爱物理教学,把握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的氛围将会越来越融洽,物理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而提高,我们的教学也将迎来一个更辉煌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