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15:31: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如果教师不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是空谈。学生主体功能在于他的主动性,这是学生称得上主体的实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让学生明确目标。 教学目标在课始、课中和课末,对学生的行为分别有着导向、调节、标准功能。它贯穿一堂课的始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本堂课的具体要求和应该达到的程度都告诉学生。因为教学目标必须提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简单明了、操作性强等特点,告诉学生目标就能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如教学《火烧云》第二课时,首先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火烧云的颜色美、形状美和变化快等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定向,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自主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既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又便于他们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还可把教路和学路有效地统一起来,可谓一举多得。
2.让学生充分预习。 预习是预先感知课文的重要方式,一般在教学一篇课文前,要特别重视感知性的读。即要求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并了解课文主要讲什么。这样在课始就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氛围,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学时,碰到课文的重点章节,教师无法用讲解表达时,不要急着去范读,去归纳,应先引导学生去的读懂,读畅,读出节奏感来。以读引思,把学生置于课文情景之中,让他们通过朗读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去体会,去想象,去思考。之后再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显示出语言文字的“形”,最后美美的读出语言文字的“味”来,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可以想象,如果一开始没能让学生先读,而是一味要求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就不可能收到这样自然美妙的效果。
3.有疑问让学生先讨论。 “两个人交换苹果,手中只有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流思想,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来达到认识的深化;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发散和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讨论,还能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4.学习内容让学生有所选择。 现代教育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弘扬和凸现,离开了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采用并列式层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如教学《火烧云》中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快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或马、或狗、或狮子、)的段落,在反复朗读、读出韵味的基础上,找出能帮助背诵的重点词语,列出提纲,练习背诵,在通过总结,供其他同学借鉴,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欢乐。
4.学习方法让学生归纳。 学生在学习中尝到了成功的欢乐,也领悟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心中积蓄了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可抓住这一机会,要求学生归纳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自己归纳的方法,教师可先扶着学生按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次学习,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后的学习。这样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所取得的效果远远比完全由教师指导下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充分给学生自主权的同时,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状态,更有利于按学生的学路来及时调整教路,真正做到教法为学法服务,从而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6.让学生做练习也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一个班的学生,学习程度是不一样的,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课内课外的练习都要考虑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挑选,以便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参与效果。如平时教完新课后,往往要布置抄写词语的作业,教师不可搞“一刀切”,让每个同学都抄写好多遍,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为抄写而抄写,草草了事,收效甚微,一般就可以选择比较灵活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写或容易搞错的字词,有针对性地用心去抄,去记。这样就避免了训练的随意性,还有的课文文笔优美,适于积累词句,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把自己认为好的妙词佳句摘录下来,熟读成颂,把书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2-1 10:42 , Processed in 0.02655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