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1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14:34: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由此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是育人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
        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体现。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呢?
        1、精心设计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端。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

  2、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因势利导激活思维,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思维能力的又一策略。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思路不够开阔,学习质量不是很高,表现在学习上,懒于动脑,可是他们也时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一智慧的火花,点亮他们智慧的心灯,开启他们思维之扉。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感知——体验——理解——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能使学生获得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核心还是思维能力。如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探索:
        第一,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快,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持久地加以训练。例如教《皇帝的新装》时,在初读课文后,可设计以下问题来整体感知课文,并训练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1、此文的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2、采用最简洁的话概述故事的内容。3、作品中最可笑的人是谁?最可恨的人物是谁?最可鄙的人物是谁?最可爱的人物是谁?为什么?4、勾勒出人物的特点。通过抢答,评出优胜者。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全方位的整体了解,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第二,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不迷信,分析判断有独到见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空间,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师还要善于设计问题,所设计问题,既能给学生创造思索的空间,又能提供创造性思维的范例,使学生明白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让学生思维发展的历程在教师这盏智慧之灯的指引下顺利航行。例如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教师提出:东京也无非这样中的是关联词语,可是前面又没有句子,与谁关联?文章的第一句为什么要这样写?这看似平淡的地方,老师却提出了如此深刻的问题,学生马上陷入了思索。顷刻,学生举手答到:这句话有潜台词,前面省略了。又一个同学答道:大清帝国日暮图穷,腐败不堪,作者才东渡日本寻求真理,而到日本看到的是中国留学生依然浑浑噩噩、醉生梦死,令作者义愤填膺。又一学生道:“‘字蕴涵着作者无限悲愤之情。教师善于问,学生善于思,在问答中授之设疑之法,于平淡中见疑,于无疑处生疑,这样的思维成果才会有独创性。
        三、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钻研和思考问题,对事物的认识不满足于表象,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其方法是:抓住矛盾加以展示。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容易引起思考,无论是文章的主旨,还是结构安排,或是细节描写,只要抓住课文的本身矛盾,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学习《孔乙己》时,教师提出:孔乙己既穿长衫为何站者喝酒?既穷为何穿长衫?这一问挑起了矛盾,学生思想产生了碰撞,陷入了积极思考。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这一笔实乃用心良苦,浓缩了孔乙己的整个精神世界和社会处境。通过探究学生不仅理解了作品的深意,也学会了一种质疑探究的方法——于矛盾之处生疑探疑,进而锻炼思维的深刻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14-9-28 09:23:21 |只看该作者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钻研和思考问题,对事物的认识不满足于表象,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14-9-30 17:06:45 |只看该作者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钻研和思考问题,对事物的认识不满足于表象,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4-12-27 20:18:16 |只看该作者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点评

名师3c207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感知——体验——理解——运用”的过程.  发表于 2014-12-28 13:59:34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5#
发表于 2014-12-30 09:12:16 |只看该作者
对事物的认识不满足于表象,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5-1-22 09:58:51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5-1-22 10:55:53 |只看该作者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是育人的重要内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15-1-23 11:18:29 |只看该作者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钻研和思考问题,对事物的认识不满足于表象,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5-1-23 13:57:49 |只看该作者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15-1-23 14:09:15 |只看该作者
教师善于问,学生善于思,在问答中授之设疑之法,于平淡中见疑,于无疑处生疑,这样的思维成果才会有独创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0 15:51 , Processed in 0.02664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