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抽象的、逻辑性强的学科。在数学课堂中学生要学习很多的定义、定理、法则,就连老师的教都感到乏味,又何况学生呢?而相对于条件落后的、信息滞后的农村学生来说更是枯燥无味,甚至有学好数学实际没有用处的狭隘认识,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深感责任的重大和肩负的国家使命,面对这些所谓的学困生,就有责任来为学生解决他们的“困”。
一、关于“学困生” “学困生”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 “学习困难”是指某一阶段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显示的最后阶段做出判断。学习困难并不仅限于学生已经意识到,包括老师教授的鉴定“困难”,有特定的主题,具体课程的学习困难,也有几乎所有学科的学习困难。但是这种学习困难是可逆的或者基本可逆的,特定条件下的补救教育是可以改变的。学习困难学生的本质属于“尚未开发的人才”。课程改革在过去,学习差的学生,经常叫“差生”,有坏性格的,叫做“双差生 ”;课程改革中期,改叫“学困生”的名字,顾名思义,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课程概念的深化和和谐校园建设的要求,现在更多的称为“潜能生”,转换的过程被称为挖掘潜力。 二、数学学科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缺失自主学习的动力。这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没有学习数学动机。还有就是农村学生因受环境的影响形成的一些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往往是固定的机械地去接受知识,在学习生活中稍微遇到点困难就失去信心,没有意志力。 2、学习兴趣不浓,缺乏积极性。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对于数学问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 3、家庭教育影响,缺乏正确引导。农村学生的家长本身大部分受教育的水平不高,对于孩子教育没有一个长期规划,在学生入学初期可能比较重视,后期就慢慢放任自由。另外农村家长大多都外出打工,家庭教育与学校和社会教育脱轨,现在国家的政策好,施行营养工程,造成更多的家长外出机会,使这种势头有增无减。 4、教师的教法不当,没能考虑个个体差异。现在农村教师在业务之外的附加工作任务比较繁重,造成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搞一刀切,致使学生跟不上。那么学困生落下的距离就越来越远,总是赶不上教师的进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是知难而退。 5、事件的影响。父母离婚,给孩子健康成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正是由于外部原因,所以引起了“学困生”以下类型的心理问题: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2、意志力不强。3、严重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4、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5、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很低。6、低水平的理解和思维能力。7、强烈的依赖心理。
三、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及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措施。 因为“学困生”有上面一些特点,因此,我们如何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下药,有效地改变这种情况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师生之间成为良师益友,促进了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有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鼓起学习的勇气,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困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二、多用、善用鼓励性的评价方法。学困生的自尊心都比较脆弱,不能受刺激,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即使学生的回答错误或是风马牛不相及,教师也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与表扬,否则,本来就很脆弱的心灵一受打击,将会一一蹶不振。 第三、加强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教师时常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思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其产生共鸣。再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及时地把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反馈给他们,促进家长与学生的感情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虽然自己是留守儿童,但是心灵不孤独,有家长和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慢慢地就会建立起自信,意志力也变得坚强了,思维也得到良性发展。 第四、课外辅导也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一个重要措施。课外辅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有针对普遍性问题的集体辅导,有针对部分学困生小组辅导,有针对个别学困生个别辅导。辅导内容包括给学困生解答疑难,指导他们完成课外作业,每次辅导要有针对性,以解决一两个问题为主,防止随意性。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长期而复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心血,给予他们更多的热情与关爱,让他们有要学习的求知欲、有会学习的思维、有能学习的好习惯,让每一位学困生在数学乐园中,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