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沈阳市第一二二中学--《以德育人,打造明天的太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13:26: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邹老师 于 2012-4-6 13:28 编辑

http://union.bokecc.com/flash/single/6AD08D198E57849A_201446D8C1C0EC9A_true_53F19FA442DC668F_1/player.swf


以德育人,打造明天的太阳

——记前进中的122中学

      我们沈阳市第一二二中学成立于1995年,目前共有18个教学班,700余名学生,其中小学部12个教学班,460余名学生,中学部6个教学班,240余名学生。在校教职工61人。我校还是农民工子女学校。学生的特点是三多:学困生多、贫困家庭多、农民工子女多(占学生总数的63.8%)。校领导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办学方针,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及以德育处、学年组、班主任为主的德育工作网络,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以《沈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十一五”计划》为工作目标。德育工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求实效,坚持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道德行为化细则”为主要内容,以常规教育为主线、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特色教育为突破口,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全面拓宽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开展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教育管理模式,形成管理有序、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德育工作格局,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首先,把常规管理贯穿始终。其次,以特色德育促进德育工作向前发展。

      一、常规管理贯穿始终

      1、建章立制、科学管理

      为使学校的德育管理科学化、制度化,使德育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制度,如设立《班主任工作目标责任制》、《班级卫生值日包干制》、《值周检查评比制》等等,使德育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实效。

      2、营造德育环境

      通过广播、班报、宣传栏、主题班会、主题升旗仪式、教学楼层文化布置等形式,构建学校的德育环境,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以及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期达到“在文化熏陶中抓德育,在德育教育中学文化”的德育环境和德育目标。

      3、以活动为载体教育学生

      不断规范和改进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利用祭扫烈士墓、重大节日、伟人事例、重要纪念日等时段和形式开展德育活动,以此深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融入到德育活动之中。同时坚持开展国学教育,根据不同的年龄,使用年段教材。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树立德育典范

      学校注重对德育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利用周三学习时间进行德育学习(每月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德育学习、工会活动各一次),由主管校长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内容并讲授,以此加强对教师的行为规范教育。对班主任还进行每周一次的特殊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名家经验、政策法规、管理范例……每学期对班主任的培训时间达20学时以上,对学习的内容有专门的学习笔记,并将其列入对班主任的量化考评之中。除此以外,我们还在教师中树立师德典范:中学部潘艳老师;小学部薛颖老师。潘艳老师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来工作上兢兢业业,对学生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我校学生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女,作为班主任所操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问题,他们的生活,甚至离校后的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一上班,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她每天都坚持比学生来得早,晚上,等学生都走后,她才离校。帮助贫困生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出了自己的奉献。多年来的班主任工得到了领导、同事及家长的好评。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区、市优秀班级荣誉称号。本人曾多次获得区优秀班主任、区骨干班主任,十一五期间骨干班主任,2011年获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薛颖老师爱生如子,她全方位的爱每一名学生。用她的话来说“后进生、贫困生更求我们倾注爱心” 。对学生不放弃、不抛弃。所以薛老师经常与这样的学生触膝谈心,经常与这样的学生家长沟通,向家长及时汇报孩子在学校的每一个进步和成长,让家长重视教育,善待和关心自己孩子(农民工子女)。薛老师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她教育学生从没有指责和训斥,所采取的方法是关心、耐心、爱心。总是平易近人,不厌其烦的说服教育。她管理班级的做法深受同事的好评。她所教的班级获得区优秀班级等荣誉,她本人曾荣获区形象大使、优秀班主任等称号。这两位教师是我校教师的典范。激励和鞭策所有的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一名合格加优秀的人民教师。

      5、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平台

      学校从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入手,以完备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班集体和团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估的机制。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教育“三结合”中的重要作用,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形成系统的德育工作网络体系。目前学校被评为省级家长学校实验基地。

      二、以特色德育促进德育工作向前发展。

      1997年,我校与劳模物业公司经理张成哲等知名劳模们牵手合作,以“绿色、环保”为主题,常规化、系列化、制度化、特色化的在北运河畔开展了为期十二年的“绿荫工程”活动。“绿荫工程”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提高了环保意识,劳动意识、服务与奉献意识,以及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社会尽责的思想与道德观念,给学校的综合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辽沈晚报、沈阳日报、沈阳晚报等多家媒体对这次活动进行了连续的跟踪报道。

      为了赋予“绿荫工程”这一特色德育活动具有新的生命意义,巩固“绿荫工程”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学校从09年3月起,利用操场周边的绿化带建起了“小荷绿地”种植园,园内种植蔬菜、谷物等常见农作物,开始了新一轮的德育特色活动——“拓耕活动”。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我校“拓耕活动”的开展情况。

      (一)、活动目的:

      1、将“拓耕活动”作为“绿荫工程”的延续;

      2、让学生通过参与“拓耕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劳动能力和交往能力,从中感悟到劳动创造美、劳动净化心灵、创造财富、劳动创造明天的思想内涵。同时懂得珍惜环境、爱护环境、爱护和珍视劳动成果(比如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做到自觉节约粮食),以及体验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3、通过活动开展,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团队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活动开展,增强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通过活动开展,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态,塑造其健全的人格;通过活动开展,增加学生的人生积累,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二)活动安排:

      1、策划、设计“拓耕活动”实施方案;

      2、通过广播宣传、召开主题班会、活动启动仪式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动员和教育,为活动营造氛围;

      3、5月初开始播种,活动中进行适当的业务指导;

      4、以班级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在指定范围内开展活动(耕种活动),并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活动之中,从而达到育人效果;

      5、学校在秋后进行活动总结,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按班级人数一定比例评选出劳动能手、活动标兵、农艺大师等)。

      (三)活动要求:

      1、全员参与;

      2、班级准备:(1)人员准备:班内活动策划、人员分工;(2)物资准备(备耕):活动用工具(农具)、耕地、备种、备肥等……

      3、利用课余时间经管自己班级的拓耕园地,如浇水、施肥、锄草、捉虫、搭架……

      4、各班对本班的拓耕园地要留下印记,如活动音像记录、植物生长过程观察记录等资料,筛选并按要求向学校上交。

      5、将劳动中的真实感受以日记、体会、作文等形式记录下来,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优秀的作品向学校推荐(从行动到思想上的过渡)。

      这项活动得到了媒体的关注:沈阳电视台、沈视早报、辽宁日报等媒体对这项活动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

      特色德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增强了;劳动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农民工子女教育——新的教育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批学龄儿童随父母流入城市,根据国家政策,这样的学生需要就近安排就学。作为城乡结合部的我校,面临着大量的农民工子女前来就学的客观现实,目前这样的学生已经占到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占学生总数的63.8%)。学校对前来就读的农民工子女敞开大门不拒绝,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对其教育管理不歧视,建立公平的教育空间,并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呵护(比如减免费用),创造一个让孩子们安心、让家长们放心的学习环境。但学校在农民工子女身上也存在教育的难题。1、学籍管理上的问题。说来就来,不打招呼就走。随意性太强。没有章法。2、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农民工子女原有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原有的课程科目不全——课程不统一。;知识存在欠债,特别是外语学科,小学四年才开课。3、农民工家长多数不重视教育子女。整天忙于出去打工赚钱,没有时间照顾子女,几乎把对孩子的教育及学习任务全部寄托在老师(学校)身上。这样就造成了农民工学校教师劳动强度增大(教师心理压力也大,因为教师也量化考核),教育成本增加。4、适应环境差。从目前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自立性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性格孤僻、自卑、有一定的与他人、与周围环境相对封闭的不良情结,需要适应新的受教育环境。

      根据上述存在的现实问题上,我校已就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展开始科研探索,课题是《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探究》。

      总之,本着“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均衡发展,规范教育”的原则,学校通过德育活动特别是特色德育活动的开展,较好的提升了育人的环境与氛围,充分开发了学生自身的潜能,进一步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以精神激励、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精致管理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德育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被评为:区德育工作优秀单位;沈阳市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沈阳市“市民满意的学校”;沈阳市综合治理达标单位。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用我们对德育教育工作的执着,去打造和托起明天的太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2-4-6 13:43:03 |只看该作者

师生风采展示

这是同学们正在准备国学诵读赛.jpg



学生们手捧领导赠送的学习用品,兴高采烈。.jpg

为农民工学生过生日.jpg

生活导报记者与我校四川籍学生共度六一.jpg

荣誉.jpg

全国劳动模范张成哲爷爷在给同学们讲播种的技巧.jpg

庆祝教师节主题活动(2).jpg

每周一举办升旗仪式.jpg

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jpg

每年的清明节,我校的学生都会徒步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jpg

教师为玉树灾区捐款.jpg

国学教育进入课堂这是每天学生在诵读——国学。.jpg

10启动仪式会场.jpg

8教学楼前校领导与教育局领导、劳模张成哲、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老朱等合影.jpg

“书香校园”读书漂流系列活动.jpg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0 15:37 , Processed in 0.01932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