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村小学管理之我见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8:40: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农村,与城市里的学校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农村的风土人情,教师的思想理念,家长较低的文化素养对学校的影响都不容小觑。因此我们在农村小学的管理上就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才能因势力导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一、坚持依法办学

有人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每位校长都想把自己的学校发展得至美、至善、至优,都千方百计、百计千方地独辟路径或左冲右突。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依法办学是广大中小学践行党和国家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所必须首先遵循的” 作为一校之长首先自己得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坚持依法办学,有效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依法治校,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动员全校教职工参与学校制度的制定,我们也来一个学校制度的“全民公投”。代表着学校意愿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全校师生自觉遵守,使学校面貌逐渐呈现出规范、民主、和谐,这是落后农村教育最最需要的新鲜血液

二、做充满爱心的“实干家”

学校其实就是个大家庭,校长就是一家之长,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学校的发展需要广大师生的鼎力合作。只有全体教职员工互相配合,劲儿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才能使决策落在实处。因此,校长具备了学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要明察师生的需要,在执行中凸显人文关怀;校长要有民主意识,和师生保持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并在执行中及时跟踪、反馈、调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有了决策的正确性和全体员工的团结协作,就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决策才能得到有效执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决策的执行中,校长就是学校中层领导和全体师生行动的楷模。校长作为教育决策的坚定践行者,其身上体现出的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对师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自己要首先做到。不说空话,身体力行,才有助于提高校长的威信,提高执行力。

三、以人为本、管理学校

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学校赢得优势、展现自我、累积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是核心发展力。学校管理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制度管理的三个结合,即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校内资源管理同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形成教学概念。

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我们借助三名培训这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教师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学校要尊重教师的想法,尊重教师的人格,尤其农村学校的校长。校长要创造机会,通过多种方式让教师深化认识:学校是教师的学校,事业是共同的事业,学校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强化“校兴我兴”“校荣则我荣”意识,只有共同努力学校才能发展壮大。

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能力

国家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更新很快,教育资源不断优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教育观远远念滞后、学习的机会、学习的热情都大大低于城市现在的农村教育有一种牛拉汽车的感觉,农村学校急需改变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作为农村学校的校长,想尽一切办法,抓住一切机会,比如我县举办的“三名教师”培训、“远程研修”以及县里多次请全国各地教育专家讲座给老教师洗脑,给年轻教师注入新鲜血液,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把更新教育观念也放在重要位置,引导教师在日常工作及教学中时刻绷紧教改的弦不论结果如何,先有行动,这是硬指标,并鼓励老少结对子,在理念上鼓励老教师向年轻教师学习,在教学经验上,年轻教师也可请教老教师,教学中可达到“双赢”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每位校长都想把自己的学校发展得至美、至善、至优,都千方百计、百计千方地独辟路径或左冲右突。

一、提高校长的执行力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依法办学是广大中小学践行党和国家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所必须首先遵循的” 作为一校之长首先自己得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坚持依法办学,有效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依法治校,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动员全校教职工参与学校制度的制定,我们也来一个学校制度的“全民公投”。代表着学校意愿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全校师生自觉遵守,使学校面貌逐渐呈现出规范、民主、和谐,这是落后农村教育最最需要的新鲜血液。

二、做学校充满爱心的“实干家”

学校其实就是个大家庭,校长就是一家之长,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学校的发展需要广大师生的鼎力合作。只有全体教职员工互相配合,劲儿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才能使决策落在实处。因此,校长具备了学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要明察师生的需要,在执行中凸显人文关怀;校长要有民主意识,和师生保持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并在执行中及时跟踪、反馈、调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有了决策的正确性和全体员工的团结协作,就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决策才能得到有效执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决策的执行中,校长就是学校中层领导和全体师生行动的楷模。校长作为教育决策的坚定践行者,其身上体现出的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对师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自己要首先做到。不说空话,身体力行,才有助于提高校长的威信,提高执行力。

三、以人为本、管理学校

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学校赢得优势、展现自我、累积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是核心发展力。学校管理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制度管理的三个结合,即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校内资源管理同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形成教学概念。

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我们借助三名培训这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教师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学校要尊重教师的想法,尊重教师的人格,尤其农村学校的校长。校长要创造机会,通过多种方式让教师深化认识:学校是教师的学校,事业是共同的事业,学校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强化“校兴我兴”“校荣则我荣”意识,只有共同努力学校才能发展壮大。

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能力

国家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更新很快,教育资源不断优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教育观远远念滞后、学习的机会、学习的热情都大大低于城市现在的农村教育有一种牛拉汽车的感觉,农村学校急需改变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作为农村学校的校长,想尽一切办法,抓住一切机会,比如我县举办的“三名教师”培训、“远程研修”以及县里多次请全国各地教育专家讲座给老教师洗脑,给年轻教师注入新鲜血液,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把更新教育观念也放在重要位置,引导教师在日常工作及教学中时刻绷紧教改的弦不论结果如何,先有行动,这是硬指标,并鼓励老少结对子,在理念上鼓励老教师向年轻教师学习,在教学经验上,年轻教师也可请教老教师,教学中可达到“双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10-3 23:16 , Processed in 0.01645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