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需要宽容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8:49: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学识,更是一种饱含特殊感情的爱。社会需要宽容,工作需要宽容,做人需要宽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需要一颗饱含奉献和爱的宽容之心。教师如果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每每能持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不仅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宽容的性格,营造成良好、和谐的班风、学风,从而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夯实根基。所以,每位人民教师都要时刻怀着一颗宽容的心。

一、宽容即尊重。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分别为教的主导和学的主体。教师的宽容善待,要体现在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与学生一起感受和体验学习生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帮助他。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走入学生心灵,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成功、喜悦。在任何班级中, 学生总有好、中、差之分,有些教师对好学生则尊重、偏爱,对差生则嫌弃、厌恶。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这一敏感的角落,轻者,使这些学生越发失去自信,产生自卑,不求上进;重者,则会使这些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和抵触造成师生间的矛盾。
    二、宽容即爱心。宽容,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是教师素养的体现,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策略和方法,有利于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自然发展。教师要怀着一颗爱心开展教育活动,爱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表现是好还是差。要以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宽容的教育要求教师善于激励学生、唤醒学生、鼓舞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不要强行将学生的思维过程按照自己设计的目标去靠拢,不要用严厉的话语训斥学生,更不能用轻蔑的话语来取笑和讽刺学生。陶行知先生曾告戒我们说:“你的教鞭下很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下很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很可能有爱迪生。”创造力高的青少年多数顽皮、淘气、较幽默,所作所为时逾常规,而这些特征是我们教师不能容忍的。由于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教师总喜欢学生规规矩距,百依百顺,只要学习好,便什么都好。应该看到,那些顽皮、淘气,甚至有“越轨行为”的很可能是儿童创造的幼芽。因此,教师应该要努力探索和掌握热爱学生的艺术,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用宽容把爱撒进每个学生的心田。
    三、 宽容即信任。信任激发动力、信任激发勇气,信任塑造人格。对学生的宽容要以理解、信任为基础,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朋友来对待,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的时候,才会激发他们的潜能。林肯说:“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教师的信任往往能增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发展他们爱好特长。反之,若简单地以粗暴的态度去批评、挖苦学生,势必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抵触、厌学、怕学情绪,给自己的教学,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憾比惩罚更强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给孩子多一份理解,多一次机会,多一些鼓励,我们定会“用心灵赢得心灵”。有了这种爱的宽容,就能出奇出巧,就能在教学中变无法为有法,就能产生千变万化的教学机智,就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就能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最佳的教学效果。当然,宽容决不是无原则的宠爱和放纵,宽容应该有度、得当、严爱相济,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宽严是辩证统一的。

当前,新课程标准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有效推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实现这一理念,全体教师都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倾情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和学生一同去品尝他们的成功和快乐!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成绩,要运用宽容、理解善待学生的不足,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尊重和满足,使学生产生认识并改正不足的动力,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10-3 20:58 , Processed in 0.02536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