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PW5706390 于 2017-3-14 20:47 编辑
精心打磨,绽放精彩 平阴实验学校 陈桂芳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1.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2.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 3. 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现在,当我再次回味这个故事,不禁有了更深的感触:对我们而言:那只大手指什么?最重要的部分又指什么呢?窦桂梅老师在《回到教育的原点》这一书中,再次提到了这一饱含哲理的故事.她将我们的团队喻为那只大手,并鼓励老师们都能做这样的铅笔。因为我们只有融入到学校的磁场中,学习的笔才不会散漫无边,你才会感触到磁场那强大的力量。当然,身居一线的我们,无论拥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什么样的生活阅历,还是头上顶着多少美丽的光环,我们都不能放弃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能放弃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想,这应该是我们的核心部分吧! 我认为,窦老师就是这样一支笔,她靠着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潜心耕耘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她被评为“全国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等,并出版了10多本著作,在20多个省市作过数百场报告,她凭着执着的信念和对教育的无限热爱,书写着生命的传奇。 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以书为友”的阅读态度。在她看来,要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她说“以书为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添一份人生的精彩。” 联系自己,读得书虽也不少,但那毕竟是上学时候的事。现在的我,却很少抽出时间读书。总认为自己的负担太重,大量的时间都泡在课堂和班级琐事上,晚上回家还要干家务活……哪有时间看书?其实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当读书没有形成兴趣的时候,当读书没有养成习惯的时候,“没有时间”便成为懒惰的最好借口,读书自然成了一种负担。现在想来,其实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就看你如何利用它。就是每天抽出半个小时,长期坚持,你就会发现,每天的半个小时让你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起来、深刻起来,变化不知不觉就会发生。正如窦老师所言“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卓尔不群的好习惯。既是习惯,便可养成,既是好习惯,便当坚持。” 谈及课堂教学时,窦老师提出,要“研究学生需要,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她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什么?学习需要有哪些?学习困难在哪里?学习的兴奋点、逻辑生长点、生命拔节点、精神成长点在哪里,这些都需要研究。她那“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语文课改理念曾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俗话说“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她希望我们都能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要精打细磨。她说,课堂中,教师要有钻进去的力量,还要有飞出来的激情。只有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课堂中才能收放自如。对于精读课文的教学,窦老师做过一个精彩的比喻:“如果没有品读、交流环节,没有引导学生在情感和文字里走个来回,仅仅有从文字到情感的‘读懂了什么’就引发开去,就好比电力很猛的钻头在水泥地上擦滑,没有深入到文字的骨头里。” 窦桂梅认为,对于阅读而言,最重要的永远不是懂不懂,懂多少。很多时候,一种朦胧而舒心的快乐,才能引导孩子进入“阅读的森林”。她还提出要让自己的课堂眉清目秀。即首先锤炼课堂语言,反复练习,并请学生监督。其次,加强“应变”和“调控”的能力,多学习些教育学理论,培养自己的文化底蕴。 读完此书,除了由衷的敬仰之外,还平添了很多的惭愧。我想,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要努力做一个会读书学习的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且随时记录自己的心得。用窦老师的话说,“梦想在心中,创造在手中。教师要想成功,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成,但全新做好一件事可以成;一下子成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相信只要拥有顽强的学习毅力,精心打磨自我,我们的生命之花定会绽放得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