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观刘余莉《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感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7:25: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sy135 于 2014-3-30 17:27 编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每一句话、每一句经文都不是随意设计的,它都有着一定的内涵。”看了刘余莉老师讲座后,又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刘教授的语言温文尔雅,娓娓道来,通过语言就让我内心沉静,淡定,也感受到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所影响的范围也是如此强大!    对于那些古人云,从前只认为老掉牙了,而听过这次讲座后,才感到经历几千年锤炼的古训在当代仍然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幸福自我的有效途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学中华文化,要精、要管用。我们在这个传统文化中,讲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最高的领导者到最底下的老百姓,都是以修养身心做为最根本的,这才是达到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礼记》上又说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在《孝经》上也告诉我们,「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在《了凡四训》上有一句话「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在《礼记》上也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些古人的训诫和经文,原来说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不仅引经据典,刘余莉教授援引现代经典美文,讲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比如「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这篇文章中就告诉我们,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父母留意的确实很少很少了。作为一位父母还健在的子女,孝不能等,孝顺要及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还有《黄帝内经》上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刘教授结合自己的感悟,分析了“怒发冲冠”“聪明绝顶”语言诙谐,也不无道理,听了也受益匪浅!

    「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从自我做起,修身、齐家开始,为我们社会的和谐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把那些大家看起来都不好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转变成好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而不是挑剔抱怨,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感谢刘教授的分享,感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15:40 , Processed in 0.02564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