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杨瑞清报告感受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20:57: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今天听了报告,很受启发。学会赏识、用心陪伴这一理念,需要达到三个境界:达成被爱,让每个生命成为爱的聚焦;引导施爱,让每个生命成为爱的源泉;启发自爱,让生命成为爱的堡垒。这种爱要产生在班级,让班级成为爱的磁场;这种爱要扩散于家庭,让家庭成为爱的港湾;最后还要落实在生命,让生命成为爱的化身。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两个字非常重要:陪伴——陪伴儿童,陪伴同事,陪伴自己。在他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他觉得有两个字非常重要:陪伴——陪伴儿童,陪伴同事,陪伴自己。他们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班级建设的很多想法都离不开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作为行知小学,他们最大的财富是行知文化、行知精神,这是他们的传家宝,当然应该珍惜。用什么来陪伴学生呢?他认为更多的是用行知文化来陪伴,因为文化是营养,行知文化是他们学校生存发展的根基。在陪伴学生健康发展,陪伴老师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以下七条信念:缺爱,如同缺氧;不会爱,等于不爱;“花苞心态”,才是真爱;用爱心,永远捍卫童心;因为爱,让你自主选择;因为爱,我们坚强有力;带着爱,踏上幸福旅程。“学会赏识、用心陪伴”具体该怎么操作呢?他觉得应该包括以下步骤:学会赏识,走近生命,发现潜能,唤起自信,善待差异,引导自选。他和班主任都倡导教育中多用大拇指。生活中食指往往用得多,大拇指用得少,大家都习惯于用食指指责、抱怨、挑毛病,不习惯用大拇指欣赏、鼓励、找优点。每个生命都有挑不完的毛病,每个生命也有找不完的优点。我们为什么非要去挑毛病呢?当然毛病也不是不挑,尽量少挑,更多的是要正面鼓励,欣赏孩子。我觉得杨瑞清的赏识教育,尊重了孩子,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15:15 , Processed in 0.01560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