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不讲道理”的老师 高唐县第二实验小学 杨艳华 思想家卢梭说过,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当班主任这些年,我觉得给孩子讲道理对有些孩子真的收效甚微。往往你苦口婆心,孩子当时泪流满面,泪干了继续重蹈覆辙。既然效果不理想,那么老师就要少讲道理,甚至不讲道理,所以我确定今天论坛的题目是《做个“不讲道理”的老师》。 我们五十班刚分班时80个同学,男女生各40,非常平衡。但这些孩子可谓卧虎藏龙,有令所有老师无计可施,人称“常有理”的董之豪同学,有被秦老师称为No1的王兆曦同学......还不止这些,第一学期接近结束时,我们班又接收了从文汇转来的张佳豪同学,他的妈妈给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家孩子比较调皮,成绩也不行,老师你多费心!”这真是雪上加霜啊!加上学校目前教师紧缺,课程分配调整,教师变动。这些变化都会影响班级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就要考虑诸多的因素。 让学生、尤其是调皮学生的一日生活规范化,解决这些问题光靠老师“管”是管不住的。我在班级管理方面没有高明的办法,调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方法,自己管理自己。概括起来就是:一吓,二哄,三告状。 首先说说“吓”。我们学校有班级量化,级部也会进行周周量化。我就借用量化的分数、用学校评比吓。学生是有集体荣誉感的,他们当然不希望因为自己让班级被扣量化分。所以,一旦卫生量化、上放学秩序量化等,他们就知道有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就得少犯错,这是一种自觉的约束。比如咱们学校的周三检查卫生,我对同学们说:“要卫生大检查了,检查结果是要全校通报的。同学们有没有好主意?”大家推选出值日组长作为代表阐明自己小组的做法,更有同学提出把我们组扫地干净的同学派出去帮忙吧!我一方面赞扬他们这种大事面前团结一心的态度,另一个方面我也提出:“值日同学太多,卫生工具不够。我观察到二组的同学一直以来打扫效果较好,冯娅涵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安排值日的?”冯娅涵说“我们小组分工很细,每个人负责一块地方,谁那里出问题就重扫,当天那块区域的卫生保持也由这个同学负责。”做好分工,人尽其责。我让三组同学提前准备好抹布,又给他们提出细节上的要求。就这样,不用讲道理,所有的小组长都学会了这种值日方法。目前为止,这样打扫卫生效果还是不错的。 用什么来“哄”呢?用当班干部来哄、用争星榜来哄。我们都知道,评价学生时一味地批评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倦怠,破罐子破摔。所以就得给他们机会,搭建简单的平台,来激发信心,我们班设置了争星榜。早读检查课文背诵,我直接抽出每组的四号同学,这位同学能背过,一组四人都加星。这样抽查是随机的,第二天我可能换成抽查一号,每个人都有被抽到的可能性,每个人都有为本组积累星星的可能性。为让小组星星榜上高高在上,组长就得自己想办法,有的向别的小组借鉴经验,有的向老师寻求帮助。学校安排的安全平台作业也记录在争星榜上,当天能完成的加星,第二天完成的不加星。我们班的平台作业只要布置,当天完成率都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贴星星时,可以有点仪式感。可以让班长负责,先叫出同学的名字,然后大家掌声表示祝贺,之后粘贴星星。这样的评价无关你的学习成绩,只要你能完成简单的任务就可以享受加星的荣誉。我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评价制度,怎么执行才更有效果就要看他们自己了。 “告状”,就是做好家校结合。学生的成绩下降了、学生上课纪律不好、行为习惯不好等等,很多事情沟通得好了,可以起到很好得教育效果。班主任就是家长眼中的学校,所以说话得体关乎学校的形象。面对性格各异的家长,要保持一个冷静的态度,要有一种宽阔的胸怀。为了更好促进学生习惯养成,与家长交流,我有这样几个建议: 1.你是否了解发生问题的原因?有些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可能是自己教育出现了问题,却要找家长沟通,这样的沟通自然不会有效果; 2.你是否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至少要给家长提一些建议,采取与家长合作解决问题的姿态; 3.你对学生的家长是否了解?这很关键!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家长,绝对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法,否则不但没效果,反而产生很差的效应。 说到底,“吓”就是立下规矩,尝试自我管理;“哄”就是调动积极性,巩固立下的规矩;“告状”就是寻求习惯养成的同盟军。做为一名班主任,养成性教育是要渗透在学习中的任何时刻。“不讲道理”不是不讲理,而是引导孩子的行为符合道理。我的做法不一定恰当,相信在班级管理方面老师们有更多的好主意,我会继续学习,以使我们的孩子们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