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于永正:教育的两个名字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6 15:55: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强国先生长期从事政策研究工作,没做过教师,但他任局长之后,思路清晰,成绩显著。“是不是应了‘旁观者清’这句话?”他呵呵一笑,说:“于老师,凡是上过学并做过家长的人,对教育都不陌生。如果回过头来稍加思索——想想你上学的经历,想想孩子上学的经历;想想你喜欢的老师,你从老师身上得到了什么;再想想你不喜欢的老师,做一名教师最不应该怎么样……那么,你就会成为半个教育家。”

  强国先生的话让我回想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师范学校,我从老师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果说我从课本里得到的是知识和道理,那么我从老师身上得到的则是善良、热情、责任感和学习的兴趣与梦想。

  按这种思路再往深里想,什么是教育呢?教育虽然很复杂,但我从我的老师那本“书”里读出了四个字:“影响”和“激励”;而我从教的40多年中也能概括出这4个字:“影响”和“激励”。我就暂且给教育起两个别名吧:“影响”和“激励”。

 “影响”——它是教育的第一个名字

  汉代的班固说:“教育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宋代的李邦献说:“教子弟无他术,使耳所闻者善言,目所见者善行。”这些都是在说教育的“影响”作用。

  美国有所布朗克斯中学,该校竟有两名学生后来获得诺贝尔奖。原来这所学校的不少教师就是成就卓越的科学家。所以有人据此说:“如果有一位学识渊博、才华超群的语文老师活跃于讲台,那么台下的学生中有望日后有名作家问世;如果没有优秀、聪颖的数学教师作指导,学生即使有数学禀赋,也不能被催化为才能。”这句话在说,同样饱满、健全的种子,落在湿润、温暖、肥沃的土壤里和落在沙漠中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布朗克斯中学的例子深刻地告诉我们,老师的素质对于学生来说太重要了。

  在美国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把小学生分成4组,每组配一个实验员,待实验员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之后,分别要求4组学生为孤儿院的孩子捐款。第一组实验员宣传人要有爱心,要慷慨捐款,同时自己也捐款;第二组实验员宣传不去救济孤儿,把钱留给自己;第三组实验员宣传人应当慷慨助人,自己却不捐款;第四组实验员宣传不必捐款,自己却捐款。实验结果是:第一组学生全部捐了款,第二组无一人捐款,第三组少数人捐了款,第四组大多数学生学着实验员捐了款。实验说明:说教对学生影响是微小的,教育不是“叫育”,而实际的榜样却对少年儿童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个实验还告诉我们:老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效果最大。所以教育家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铸造性格。”榜样的影响作用确实是巨大的,深远的。

  大德无形,大化无痕。“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

  我的所有爱好,我的性格、品格,都受到了张敬斋老师的影响。这些影响因为我对老师的崇敬而愈加深刻、久远,甚至今天连我写字的字体中还有张老师的影子,幼学如漆!

  同样,我也在对我的学生施加着影响。北京大学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国民航总局的魏亚军,在给同学丛晓东的一封信中说:“我之所以选择了文科,完全受于老师的影响。”

  徐晴在读大学三年级时写的一篇作文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原来是那样胆怯,是于老师使我成了现在的我,一个充满自信的我。一句话,是于老师塑造了我的人格。父母常说,我像于老师。有一次,我与爸爸讨论一个问题,把他说得哑口无言。他半开玩笑半生气地说:‘都是于老师把你宠坏了。’我说:‘小时候你不也很宠我吗?宠得我大气也不敢喘。’是的,如果没有于老师的微笑,没有那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和谐氛围,我不会成为现在的我。”——“微笑”、“宠”、“和谐”这些词语背后的东西就是“影响”。

  学生的话对我既是巨大的鼓舞,又让我感到不安。我进一步认识到了老师这本“书”的分量。当我们在学生面前打开语文及其他课本的同时,也就打开了自己这本书——一本有内容却是无字的书。

  于是我更加努力地、不断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好人,把正直、善良、宽容、谦让、诚信、耐心、责任感……不断地充实到自己这本书中。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

  于是我更加努力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爱好广泛的人,努力把“琴棋书画”充实到自己这本书里,使自己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老师的爱好越多,特长越多,对学生的影响、启迪也就越大、越广——谁也说不定哪块云彩会下雨。

  我的张敬斋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上世纪50年代初,在山东半岛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个刚满18岁的青年,每天要我们写一张大楷、四行小楷;亲自教我们唱京戏、拉胡琴;亲自为我们挖沙坑,让我们跳高、跳远,很小的我们,便知道了什么叫“剪式”、“滚式”、“跨越式”……那时他有“素质教育”的理念吗?肯定没有。他是靠他的善良、热情和才华来教书的。正如杜殿坤教授所说,一个文化高、修养高的人,怎么教都能教好。

  我从进入师范学校大门起,就努力向张老师看齐。徐晴在读大学三年级写的那篇作文里还有这样一段话:“相处的日子多了,我才发现于老师绘画、写字、弹琴样样都行,而且他的京剧唱得特棒。他总能将他的才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课堂上来,令我们觉得上他的课趣味无穷。”

  我不但努力地、不断地修改和充实着“我”的这本书的内容,而且“装帧”也很考究。我在学生面前从不邋遢、懈怠,总是精神饱满,笑容可掬,不摆架子。我要让学生一见面就喜欢我,以我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求进的欲望。我要像张老师那样做个“会笑的教师”。

  掀开“封面”——“我”的这本书里有爱和尊重。后进生考试不及格而偷偷流泪时,我会悄悄地为他拭去泪水;犯错误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我总会为他搬把椅子放在我的侧面让其坐下——我从不把椅子放在我的对面,因为对面像是在受审、像是搞对立嘛。留级生来到我班,上课我会鼓励他,下课会和他一起玩,于是他很快就有了伙伴,很快地融入了新的集体……

  “我”的这本书有耐心和责任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有的是等待和耐心,必要时,我会到他家里去送书,他不想读也不好意思不读——过几天我会问书中的故事的,我会看他的摘抄本的。“从长计议,”我对家长说,“他更要多读书,等他朗读得很流畅,语言比较丰富了,他会追上来的。只要尽力了,即使还不尽如人意,也不要紧,十个指头有长短嘛。”

  “我”的这本书里还要有知识,以备学生查阅。学生的兴趣领域会是千奇百怪的,“于老师,您相信ufo吗?”“于老师,我们的苏27战机能和美国的f16比吗?”“‘暴虎冯河’中的‘冯’为什么读píng?”……这时我都要及时地给予回答。“于老师,”一个叫冯羽商的学生故意考我似的问,“我的名字有意思吗?”“给你起名字的人应该懂音乐。”“对!我妈妈是音乐老师,您怎么知道的?”“宫商角徵羽,这是古代的五音……”

  “我”的这本书里有古今中外的故事,还要有笑话,用时还要随时能讲出来。“书”中还有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我和学生共同书写,我感动着学生,学生也感动着我。

  “我”的这本书里还有顽皮和天真。我和学生一起在游泳池里打水仗,一起卧在峰山之巅,仰望蓝天白云,浮想联翩……

  “我”的这本书里也难免会有错误和不足。年轻的时候体罚过学生,经常大发雷霆,说过一些不尊重学生的话。但我改了。犯了错误我会当众向学生认错、道歉。于是错误变成了教育资源,学生又从中读懂了什么叫“正确地对待自己”;什么叫坦诚……

  老师的确是一本书,一本天天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天天在读的书。这本书的“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不知要比语文课本中的“人文性”大多少倍!

  几十年来我一直不间断地书写、修改“我”这本书,使它的内容不断充实,不断完善,不断更新。让它对学生有更大、更多、更好的影响。

    “激励”——它是教育的第二个名字

  清代的颜昊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就是“激励”。

  上小学的时候,张敬斋老师给我颁发的一张他亲自画的奖状,还有他在我的作文簿上画的一条条波浪线,对幼小的我是多么大的激励呀!读初中一年级时,李晓旭老师在我的一篇作文上写的“此文有老舍风格,可试投中国青年报”竟让我做起了作家梦!从此便如饥似渴地读书,搜肠刮肚地写稿。理想虽未实现,但为理想奋斗的人生是充实的,收获是丰厚的!为此养成的读书、写作、观察、思考的习惯是无价的!

  激励是有学问的。

  激励要有针对性。要看准学生的闪光点之所在,即他到底有什么特长,把他的闪光点激活。有个学生叫李明,数学经常考不及格,为此他觉得抬不起头来。但他喜欢画画儿。一次,在他正为数学没考好而沮丧时,我说了一句:“李明李明,画画最行!”从此,他乐此不疲。后来通过刻苦自学,他拿到了美术大专文凭,成了一名优秀的画师。祖庆涛是位留级生。在我们所有任课老师的帮助、鼓励下,他变成了开朗、遵纪、有礼、勤奋的学生,但他读到初中二年级就辍学了。我对他母亲说:“他人品好,身体好,又有基本的文化知识,这样合格的公民,社会能没有他的安身之地?”后来他成了一名优秀的谁都信得过的保安员,每次同学聚会,他都是发起者。彭晓明记忆力、理解力惊人,一篇《赤壁赋》,读几遍便能背下来。我对他说:“我很喜欢你,你有很好的天赋,又好学,将来会成为一个学者。”后来他考取了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了。

  当然,“影响”和“激励”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还有别的名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16:03 , Processed in 0.01613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