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善萍《脑与学习》观后感 济钢鲍山学校 杨玲 通过学习观看南京外国语学校朱善萍老师的报告《脑与学习》,结合心理学中的相关知识,对物理教学中的复习有了一些思考,现总结如下,供各位商榷。 一、"学习金字塔 美国教育和培训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习金字塔”,用数字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留率)有巨大的差异。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同学们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2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同学们在下面听,课堂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课上的听课尤为重要,“要想考出好成绩,必须要抓好每一节课,跟紧老师的思路,一刻都不能松懈。” 老师课上所讲都是精华,需要同学们反复认真地领会。这样在课下做题时,才能把老师所讲内容和题目结合起来,看看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又有哪些区别,及时做好总结归类。 可是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如果没有及时的复习,2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理论上可以将全世界图书馆的所有图书信息记住。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 有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第一个在心理学史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时间间隔 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 100% 20分钟后 58.2% 1小时后 44.2% 8-9小时后 35.8% 1天后 33.7% 2天后 27.8% 6天后 25.4% 一个月后 21.1%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先快后慢。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存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 三、几个具体方法 根据遗忘规律,学习的内容最好的巩固方法就是及时复习。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很多,我们在这里仅向大家介绍几种。 1、尝试回忆 所谓尝试回忆是将课堂学习的内容回想一遍。有人将它比喻为“反刍”,就像牛或羊一样,把已经进入胃里的食物再返回到口腔里细细加以咀嚼。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己检查自己,逼上着自己进行思维活动。 尝试回忆的好处,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可以检查课堂学习的效果 在尝试回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要回忆出课堂学习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这就可以证明自己的预习和课堂学习的效果是好的。为了正确地检验自己的预习和课堂学习的效果,在开始尝试回忆时,最好先不要看书或听课笔记,等到想不出来的时候再看书或听课笔记。为了加深记忆,还可以一边想一边把主要的内容写出来。这样尝试回忆的效果会更好。 (2)可以提高记忆能力 由于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把自己学过的知识,在尚未进入遗忘状态之前,就在头脑里再现了一遍,这当然是有利于记忆的保持的。 (3)可以提高阅读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 通过尝试回忆,把课堂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再过一遍,记住的往往是自己已经懂得的,没有记住的正是自己没有掌握的,这说明记忆恰好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对于那些想一出来的学习内容,自然就会急着去看或笔记。这样,就激发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并自觉地将忘记的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使得复习有针对性。 (4)可以培养思维的能力 尝试回忆时会反省思维的过程,还要概括课堂学习的内容。而一旦想不出来,还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回忆的线索,这无疑是在做“记忆体操”。因此,一个经常尝试回忆的学生,不仅记忆能力会有所提高,而且思维的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所以在这里必须要提的一个环节就是“看书”。许多学生在思想上有误区,认为物理是理科学习,所以不重视课本,就爱做题。其实“每本教科书都是由许多专家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总结编写出来的,书上说的每一句话都挺重要,各个章节都有联系性。必须要多看书,把各个章节的知识点牢牢地印在脑海中,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形成清晰的脉络,才能让自己站在更高的位置来审视问题,不然就像一盘散沙,做再多的题也是一知半解,不可能取得好成绩。” 2、整理笔记 在复习过程中的整理笔记,是指要把预习、课堂学习和复习等学习过程中所记的笔记串联起来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整理,使其成为一份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复习资料。整理笔记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知识深化、简化的过程。所以,它要求索引清楚,中心突出,内容精练,最好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可以使这份经过加工整理后的笔记成为阶段复习和重要考试前的复习的得力助手。 3.带着目的学习 虽然古语讲"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在如今紧张的生活节奏和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毫无目的的一遍遍漫读无疑是对精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做过学生的人都深有感触,考试前的复习时期往往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因为这段时期目的极其明确,为解决疑难而生出的求知欲也极其旺盛。由此类推,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时时保持考试前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自然提高很多。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为自己订立学习目标。目标小到一个解决一个物理难题,大到梳理两章笔记、理清整本思路。小目标积少成多,自然也会产生巨大的效应。当然,自己从订立目标至完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非具有坚韧的毅力不可为之,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到一个学习伙伴,或者成立学习小组,互相探讨,互相出题,查漏补缺,巩固基础知识点。相互监督、相互竞赛,赛跑总比独自跑步要来劲得多,是吗? 4.建立错题本 最愚蠢的事情不是绊倒,而是在同一个地方绊倒两次。开始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会对学习中犯的错误感到非常懊恼,如果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那么有了错题集,你就会对作业和课堂上遇到难题、错题而感到兴奋不已,因为那些问题进入错题本后会被你尽数解决,并确保绝不再犯。要怀着"考场下犯的错误就是收获"的念头,给每一个学科建立错题集的习惯坚持下去。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错题剪下来直接贴在本子上,这么做下来的错题集像剪报,经常翻出来看看,错题也能倒背如流!考试前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复习,特别是看一遍已经背熟了的错题集。 新题难题总是无穷的,以攻克所有题目为学习目标无疑费力又不讨好,但是如果能够攻克了自己遇到过的所有题目,就已经能够拥有不错的学习成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