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做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10:29: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课程改革在《纲要》中首先确立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既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就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怎样才能做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呢?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借助媒体搭台,注重活动中感悟”。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线教师应适应这种新的评价理念,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本人探索一种“多元化”评价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有效学习。

一、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学生、家长、教师是参与评价的三大主体,改变过去教师对学生评价单一的形式。评价内容主要有:有反思的意识和学习习惯(为自己设定目标并制定计划来实现、在交或取回作业和试卷时会反思并及时更正等);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克服困难的毅力等);学习的有效性(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自主探索问题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以上内容主要采取定性评价方法,设计表格由学生填写,以1~2周为单位,学生自评、互评、家长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收藏到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非智力因素,直接决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的有效性,只有学生、家长、教师开展自评、互评,才能使教与学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主要表现为一个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和发展历程。

1、对学生数学作业的评价。数学作业的布置与评价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双方获取信息的重要窗口,更是保证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本人改变由教师“全批全改”,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模式,采取重点面批法(针对优秀生和学困生)、“典型作业”集体评价法(有独到见解及易出现错误、易混淆的作业)、自评与互评法相结合,学生通过与同伴及老师的交流、探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提高辨别能力,发散思维得到有效发展,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2、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经历探索、推测或猜想及有效的推理去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此项内容可采取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的学习心得、发现或提出挑战性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反思等)的方法进行定性评价。

3、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诊断性的二次评价。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不平衡,所以本人采取延迟判断的评价方法。如果学生对自己测试结果不满意,他们通过努力,向同学、老师请教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再出一份相类似的试卷给他们第二次重考的机会并以对此进行评价,这样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对学生每次的阶段检测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家长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设计的表格内容有:学生对自己进行反思(分析掌握较好的知识、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的改进措施等),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 评价结果的多维化,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将以往注重学生之间的“横向评价---甄别与选拔”转向为学生个人的“纵向评价----激励性评价”。评价结果的呈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数学有效学习。定性评价主要采用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每月评价一次,一个学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价。

作为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四、注重生活问题情景的有效创设

课一开始,如何让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呢?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新颖、独特的导入方法,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生活问题情景的有效创设,能收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同时把数学的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小兔玩陀螺的情景”,这一生活情景的创设把同学们带到了游戏的快乐之中,同时也把同学们带进了“圆锥的认识”中,接着我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了生活中“圆锥”图片,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圆锥体就在生活中,圆锥体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情趣与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之中。

五、注重在旧知向新知的迁移时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自己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环环相扣,知识衔接密切。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迁移规律,巧妙地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的问题,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距离,给学生架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降低了教学难度。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引入新课后,我问:“谁能说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这一设计,不仅复习了圆柱的知识,而且在“圆锥的认识”时也起到了一个极好的铺垫作用。在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时,我说“每组的学生拿起桌上的圆锥,感觉一下和圆柱有哪些不同?围绕这几个问题思考:1、圆锥有几个面?2、底面是什么形状的?3、侧面是什么面?4、圆锥的尖顶叫什么?”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通过用手摸,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生很快说出了圆锥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进一步学习圆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注重在思维卡壳时启发

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会遇到不能做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从实际需要出发,运用电教媒体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与过程,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学生对“圆锥的高”的认识,显得有些茫然,有的同学把圆锥的“母线”当成了圆锥的高,有的虽然指出了圆锥的高就是“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可总让人感到明心不明口。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加形象、清晰地看到了什么是“圆锥的高”。学生可以说是茅塞顿开,全面认识了“圆锥的高”及“圆锥高的条数只有一条”。

七、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

顾明远教授曾指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教给学生。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协作,共同探讨,合作互助,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别人的方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人课外都制作了圆锥,每个人都备有直尺和三角板。教学“测量圆锥的高”时,我让同学们先分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有的水平的端着直尺,有的竖直的扶着三角板或直尺,有的在读数,有的在记录,不一会儿就测出了圆锥的高,并总结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然后让小组代表展示“测量圆锥的高”方法,边说边做,其他同学是边看边评。这样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全班交流,学生不仅归纳总结出了“测量圆锥的高”方法: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个直尺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直尺和三角板或直尺间的距离。而且还提出了“测量圆锥的高”时要注意的问题。更可喜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还养成了互助、合作与交流的好习惯。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4 10:04 , Processed in 0.02126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