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学校文化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听张志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报告有感 港沟中心小学薛登燕 师资是学校发展的命脉。好学校可以凭借优厚的条件吸引学科领军人物,学校的发展自然锦上添花。而先天条件不利的学校靠什么提高师资水平,从而提升学校的品牌和发展后劲?在中国,尤其是在我们农村小学,在正常的教师配备都不能保障的条件下,都要面临后者这样一个发展的不等式该如何求解的问题。名师成长俱乐部无疑是个很好的促进教师提高的载体。名师成长俱乐部,团结有发展、成长愿望的教师,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大家自愿自发的成长,在个人提升的同时,促进学校发展,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幸福的教育。这与我们港沟小学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是共同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和家长也都特别关注教师素质,他们认为,一所理想的学校一定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我们教师的幸福感在哪里?教师的幸福感应该在于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在于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因此发展是每个教师的内心需求,也是学校的第一要务。 一、继续打造精品校园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飞舟 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东西。当学生们走出校园之后,留在他们记忆中最深刻甚或会影响他们一辈子的,不是哪一门具体的学科或知识,而是经过几年校园生活所逐渐形成的一种价值认同、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和生活能力,这也正是我们港沟小学校孜孜以求的一种品质。 目前我校校园外显文化在保持好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升;通过外在文化将学校的特色建设彰显出来。在学校内涵发展方面,学校倡导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我校一直致力构建书香校园:清源书吧、清源讲坛、清源文学社、每年一次的读书节系列活动为是师生们阅读交流感悟的平台,也使学校充满了浓郁的读书氛围。民族传统文得到传承,开发了各个年级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每学期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进一步丰富完善学校课程。以梆鼓秧歌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以优点卡和七彩争章为载体的养成教育活动让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强化,孩子们守纪律、懂规矩、明礼仪、讲秩序,师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良好的校风逐渐形成。 二、校本课程特色化,让特色课程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立足点 特色学校建设,课程是主载体,教学是主渠道,课堂是主阵地,没有好的课程设计和有效的课堂实施,就没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更谈不上建设有品位的特色学校。为此,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讨,一起确定了我们学校内涵发展的方向:通过建设有特色的课程实现特色学校的建设。 近几年来,我们港沟中心小学一直把传承民族文化作为建设特色学校、打造品牌教育的立足点,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开发出了民俗文化类课程、民俗工艺类课程、民俗艺术类课程、传统文化类课程等,发展和完善了民俗教育,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但在课程的系统性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下一步,我们学校的工作重点是: 1、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以“让学生在校六年受益终生“为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围绕“立足民俗文化育人“的特色学校发展定位,根据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断开发出新的课程,进一步开发并优化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增强校本课程的适应性和创造性,拓展校本课程内涵。 2.开设各种适合学生的课程,完善课程。 重新整合学校现已开发的民俗文化类、民俗工艺类、民俗艺术类、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形成各个年级的内容序列,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在实践中探索、在体验中习得、在进步中成长”。 一是民俗工艺类课程。把学生喜欢上的折纸、串珠、橡皮泥小制作、七巧板、泥塑、木质拼图、剪纸、铁艺、陶艺、木工等课程按照课程纲要,开发出系列教材,分配固定到年级,成为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二是形成完整的“走进民俗文化”节日系列研究性课程,并分系列在不同年级中依次施行。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进行深入开发,形成完整的“走进民俗文化之过中国人自己的节日”系列研究性课程,并分系列在不同年级中依次施行。 三是民俗艺术类课程: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把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梆鼓秧歌鼓秧歌作为校本课程继续进行开发实施,确保传统文化地传承后继有人;葫芦丝陶笛等民乐课程在我校已经实施了几年,学生有了较为深厚的基础,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外聘专职教师,保证师资,保证训练时间,使更多的孩子接受到民乐的熏陶。 五是民俗游戏类。学校将继续开发“传承老民俗、玩转老游戏”为主题的民间游戏类课程。将铁环、沙包、毽子、跳房子等民间游戏开发成校本课程,让学生们动起来,寓教于乐,让校本课程成为真正受同学们喜欢的课程。 三、校本研训一体化,让教师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 我们农村学校在面临师资数量不足,老龄化的情况下,要想推进学校内涵提升,使教师得以发展,就要在校本教研和培训上下大功夫:把接受式培训与互动式培训、研究式培训结合起来,形成“研训一体”的方式。 1、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以读为训。 为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激发教师的读书乐趣,我校一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读名家专著:学校坚持开展“走进教育名家,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大量的书籍,及时把好书介绍给老师们,让大家研读涉猎,“不让一本好书从我们眼前溜过。 □个性化阅读。随着读书的深入,渐渐根据学科特点,转向个性化阅读。学校提供资金支持,让老师们购买自己喜欢、自己需要的教育书籍。 □坚持论坛交流。清源讲坛是我校教师交流的平台,每月推选一名教师主讲读书心得,与教师交流读书感悟,让老师在思维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不仅实现好书共享,还促使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2、加强教研组建设,以课促训。 □组织教研月活动,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各教研组每学期都开展的教研月活动已成为长效机制。每位上课教师提前选出课例,同学段的老师要进行集体备课完成教学设计。 教研月活动促使老师们把研训融入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全过程,教研月活动中人人要上教研课,青年教师要上汇报课,区级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不管是过关课、汇报课、实验课、研讨课、观摩课还是优质课,针对不同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以课代训的形式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课”为载体进行研训,以“课例”呈现研训成果,这是最直接最便捷的研训模式,也应是校本研训中的重点。 □及时评课,以评代训 课后,趁热打铁,教研组要及时组织评课。上课教师针对组内每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进行教法、学法等方面的进行整改,然后以年级组为单位,撰写教学反思或研究报告。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以研推训 教育科研在提高师资水平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一所学校要发展,必须要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借助教课题研究培养科研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并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服务于课堂教学,以科研促教研。使“科研兴校”成为学校全体教工的共识。 4、专家引领 要使老师们得到发展,也必须创造机会让他们向名师学习。我们学校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观看国内教育名家讲座光盘。鉴于条件,我们不可能把国内的教育名家一一请到学校。我们可以购买名师名家讲座光盘,利用教师学习时间,安排老师们收看收听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学校管理讲座,著名班主任田丽珍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报告,李希贵的报告等。让这些讲座为教师们打开一扇窗,让教师们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邀请市内知名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教师们获得听觉享受的同时,还可以与名师对话,就一些困惑的问题寻求名家的指点,在互动中受益。 □承办教研活动“让活动扬起教师成长的风帆”。学校要把握和寻找一切活动的机会,把学校承接活动的过程变成培训教师的过程,让教师在一次次的锤炼中汲取经验,一步步走向成功。要求教师写活动反思,学习收获,从而实现“任务-体验-反思-收获”的一体化。使教师在活动中丰富体验,在任务的驱动下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5、制度保障 为创设良好的校本研训环境,学校研究制定校本培训方案和实施意见,完善各类校本培训的规章制度, □坚持教师集中学习制度。坚持周五下午教师学习制度,坚持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时间上和经费上予以保障和支持, □坚持校际交流制度,实现相互促进,资源共享。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走出去,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所以,学校要尽力创设一切机会让教师多到教育先进的地区学习、参观、考察,使教师真切的感受差距——理念方面的、实践方面的,在感受差距的同时激发灵感,从而体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规范教师外出学习制度,外出学习的相关教师回校后都要在学科组进行交流学习,实现一个学习,全员受益。 □坚持班主任培训制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我校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鼓励班主任参加各级相关培训,注重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论坛,给班主任创设交流切磋的平台。 细微之处只要你做到极致,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校工作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就会从平凡走向卓越。只要我们精益求精,一道努力,脚踏实地,扎实前行,为港小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每一个港小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我们就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做好人民满意的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