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 ——之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高唐县第二实验小学:刘静 离假期越来越近了,孩子们那课“躁动” 的心老是蠢蠢欲动!下课欢天喜地,聊的热火朝天,上课也是有点欲罢不能! 对于课堂上的窃窃私语必须杜绝,要不然课堂教学根本没法进行。结合观看班主任培训的心理健康教育里面的专家讲座我学会了一个小技巧----心理暗示。经过几天的观察和琢磨想了一个方法”静坐“。连续两天我都是提前进入课堂让学生“静坐”三分钟,大部分孩子能够做到一动不动,也许是新方法对他们来说很新鲜,效果出奇的好。连续实验了一周,只要是我的课,课前三分钟我就让孩子们“静坐”。课堂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善。原来爱说话的,看到别人都在那里静坐,他也变的不好意思了!真心对这班孩子满意。试想让我们大人保持五分钟,说不定会耳朵痒,头发痒,忍不住动一动了吧。但是班上还是有五六个孩子不能完成,管不住自己的手脚,管不住嘴巴,这类孩子可能自由惯了,受不了一点拘束,这就需要家长配合,在家里多多练习。 静坐不同于睡觉,也不同于一般宗教式的静坐,我只要求孩子在这段时间能够静下来,心静下来,手脚也静下来,尽快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现在这个社会很浮躁,“静”显得特别难能可贵,我们可以从改变自己说话声音的高低,家里电视的音量开始做起,帮助孩子培养“静”的能力,静了,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用于思考!希望孩子们能把静坐保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