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浇灌,润物无声
人类永恒的话题里有一个字眼,那便是:爱,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对教育而言,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孟子》的《离娄章句下》中就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以及春秋的孔子提出“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现代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提倡“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是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更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一条纽带。一个合格、成功的班主任应该善于利用这条纽带,在教育教学中用爱来洞察学生的思想,用爱来关心学生的生活,用爱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让他们在爱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一、 学会赏识学生,赏识也是爱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让好孩子越来越好;也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越来越坏。常听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说地一点也不错。而渴望被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老师应该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在赞美中健康成长。注著名的心理学家杰斯在《孩子,我不是完美的,但我是真实的》书中写到“赞美如同阳光一样,沐浴着人们的心灵。没有他,我们无法成长。”一个班级里,有认真学习、专心听讲的好孩子;也有调皮捣蛋、三心二意的“坏孩子”,我们不能只关注那些成绩好,听老师话的好孩子,而忽视放任那些所谓的“坏孩子”。只要我们用平常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经常表扬赞美他们,建立起他们的自信,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 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也是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困生同优秀生一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伤害时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会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孤僻;有的远离集体,回避教育。凡此种种,原因在于缺乏亲情的温暖,因此,教师更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教育转化他们,对他们主动热情,平等相待,奖惩有度,对于取得进步的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以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 宽容对待学生,宽容也是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感情问题。”要了解学生,真正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过错,当然,这种包容不是溺爱,更不是一味的放纵,而是另外一种纠错。记得我上初中时,有一次下课和玩儿得好的朋友打闹,一不小心把窗户的玻璃撞掉了,那时我们是在四楼上课,虽然当时是下课时间,不过幸好楼下没有人。玻璃掉在楼下打碎的声音传上来时,我们几个吓坏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最后我们决定主动去请罪。走到班主任办公室外面的时候,大家你推我我退你谁也不敢第一个去,于是我主动带头走到班主任身边对他说:“老师,对不起!我们打闹时把窗户的玻璃打坏了!”老师听完并没有批评我们,而是问我们:“有没有受伤?下次注意点,把窗户安上就可以了。”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愧疚,趁中午休息的时候请来师傅安好了玻璃窗户,还把教室的每一扇窗户擦得干干净净。没有太多的语言、更没有批评,几句简单的关怀,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四、讲究艺术的惩罚,惩罚也是爱 孩子、学生是人,不是神,正因为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完善,有很多知识还不知道,所以才会到学校来学习,犯错在所难免,我们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然而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认同学生并不等于不惩罚学生,真正的爱学生不是迁就和纵容,必要时也要给予惩罚,但惩罚也要讲究艺术。惩罚是教育的必备手段,“玉不琢,不成器”,我们不能以一个“以人为本”就拒绝适当的惩罚,惩罚也是爱,是逆向的爱,是大爱。当然在处理惩罚的过程中要注意策略与方法,不能一味的蛮干,同时处理学生犯错误不可忽视其尊严,做到有理,有礼,有节。 五、 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也是爱 每个人都希望能引起别人的关注,班上的学生尤其渴望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尤其是希望老师能在意他们的存在,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我们如果仅仅是一心教书忽视其感情的趋向,也许我们就放弃了一颗求真向善的心。在学生面前我们要塑造良好的形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起模范带头作用,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塑造高尚的形象,不是远离学生,而是贴近学生,感化学生,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可以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家里的情况,了解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及他们遇到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使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轻松、愉快地学习。 慢工出细活,润物细无声。再怎么触动心灵的教育都只是使教育对象迈动了发展的步伐,而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如果没有后续的有效教育不能创造教育奇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学困生的教育教学的工作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对待学生我们要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细雨如丝,做到尊重、宽容、赏识、严重有爱、爱中有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