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绩效考评的思考 鲍山学校 郭静静 绩效一词源于英文中的yer{ormance.原意是性能、能力、成绩、工作成果等。在西方心理学中绩效则是指与内在心理相对的外部行为表现。[1]近年来.经济管理领域中广泛采用绩效这一概念表示工作业绩、效益,它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教育大业,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如何建立科学、公证、合理和切实可行的教师绩效考评机制,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造创新的分配激励目标,推进考评程序的制度化、阳光化,已成为推进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营造成就教师的发展空间,创造各尽其能的工作环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 实行绩效工资,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举措。实行绩效工资,不仅是依法保障教师的总体收入水平,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教师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联系,从而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想真正发挥绩效的作用,需要做到: 一、 明确岗位责任目标。 结合学校现状,明确学校发展方向。学校教学岗位职责目标、每个教师的个人岗位责任目标,都是紧紧围绕学校的总目标,加以具体化和详细分解的。 二、 发扬民主,全员参与
绩效工资是与人事制度密切结合的一种工资制度,因为涉及到教师自身利益,学校要真正树立起尊重教师、依靠教师的思想观念,让教师参与到绩效考核和分配办法的制定、实施等各个环节。 三、 完善程序,科学合理
绩效工资是教师工资构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体现激励功能,所以逐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是实行绩效工资的关键所在,是发挥绩效工资激励导向作用的重要基础。 在实施中,我们要积极探索,不断地规范考核程序、完善考核内容,不断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完善激励分配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在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参考《中国校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