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班会之我见 [复制链接]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7:44: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SPW5706358 于 2016-12-1 17:47 编辑

主题班会之我见

平阴县龙山小学   刘红梅

    北大怪才余杰曾说过:“一个人没有知识不可怕,没有骨气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有知识而没有骨气。”这句话虽有点偏激,但也不无道理。如何让学生“有骨气”?我想主题班会可以称之为培养其骨气的主要阵地。

    首先,主题班会形式灵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便于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提起主题班会,也许有人以为就是就某个问题,让大家发表一下意见,然后班主任作个总结,如此而已。但主题班会远不止如此。它既可以是座谈式,也可以是辩论式;它可以是老师将自己收集的照片、录相、实物拿出来让大家鉴赏,也可以是老师布置任务,由大家采访、拍照,或者就将实物搬来,然后整理成文章、录相等进行展览;甚至还可以是同学们自编自演的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的小品节目的表演。将严肃的思想问题,消化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才会产生积 极参与的强烈欲望,才会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而学生只有在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中,才会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潜在的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其次,学生自己组织主题班会有利于能力的培养。组织主题班会,开始可能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让同学们失去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再次,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远比老师的空洞说教好得多。在教学的压力下,我们下意识的把时间看得比金子还贵重。许多问题,都靠自己来讲,似乎这样既一语中的、清楚明白,又节省时间。孰知这种注入式的教育方式,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让学生觉得一个个班主任,都像老太婆,唠唠叨叨。这种对说教的逆反心理,厌烦情绪,正是我们这些“教育者”“好心不得好报”,不良现象屡教难改的最根本的原因。而换一个角色,让学生自己来说,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记得一次主题班会上,我班的琳同学说:“我爸爸就是个街道清洁工人,以前,我一直为有这样的爸爸而羞愧,今天,我才真正觉得,值得羞愧的应该是我们自己,一想到捡垃圾的爸爸,养了一个扔垃圾的女儿,我心里就觉得难受。虽然我也不愿意去接爸爸的班,做一个清洁工人,但我决不会再做一个专门扔垃圾的精神贵族。”她的这番告白深深的感染了在座的每位同学,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共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话,如果让班主任来说,其教育力度就会小得多。

    最后但也是重要的,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给充满着陈腐气的教室带来了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气息,打破了书本、教室对同学们的禁锢,使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欲、表现欲,正是在这种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在不觉中培养了审美能力和行为能力。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弘扬什么,贬斥什么;主持人用什么样的格调来主持,甚至发言者的举止言行等,都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组织好一次主题班会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主题设计、节目编排、各环节的连接等等,无不需要精心设计,哪怕是一个发言的机会,于有些同学来说也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遇,因为他们可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正式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过言,这个小小的机遇,也许会影响他一辈子。

    当然,主题班会作用的发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我们不能把一次主题班会和几次活动的德育效果估计过高。一次主题教育活动过程并不意味着教育目标的实现,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做大量的、耐心细致的工作,通过多次教育过程的循环更替才能实现,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一堂精彩、成功的主题班会,会直抵学生心灵深处,能引起班集体成员的触动或共鸣,为他们的成长注入营养。一次优秀的班级活动,也必将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有新的飞跃。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16-12-14 16:55:21 |只看该作者
主题班会作用的发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我们要一步步的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9 11:42 , Processed in 0.02167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