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幸福快乐的“懒老班” 当老师不容易,总是要工作到深夜,一心扑在教育上,以健康为代价,带病坚持工作,还要甘于清贫---- 所以要当个好老师太不容易了。但我认为,目前,我们大可不必再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老师的工作了,因为即使你那样做了,也不一定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好老师,尤其是观看了魏书生的《科学与民主的班级管理法》后,我更加相信:名副其实的“好老师”应该是具有聪明智慧的“懒”。当教师的,勤快很了未必是件好事,可能不但没有把学生教好,反而可能会教出一批真正懒惰的学生。魏书生说: “懒”教师教出来的是勤学生,能学生,活学生,“懒”应该是有的放矢,而不是随意的懒,更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教师要做到“懒”的科学,合理,“懒”的有方,有度,“懒”的有心,有效。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懒老班”,“懒”出高效,“懒”出精彩呢? 从教十六年,做了十六年班主任。可以说自己的从教历程,就是与学生不断“战斗的历史”。回顾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勤-----2000年到2007年,即毕业起到2007年。这一阶段,班主任工作兢兢业业,事无巨细,亲自过问,累并快乐着。一个字总结的话,就是勤——眼勤、嘴勤、腿勤、耳勤……学生管理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学生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若有违反,即以刚性管理为主,柔性管理为辅。现在想想,维持了表面的平静,学生成绩纪律也的确名列前茅。第二阶段:“懒”这一阶段,班主任工作仍然兢兢业业。但是不再事无巨细,亲自过问。尤其从2007年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式日新月异,很显然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于是自己变得就“懒”了,不再事无巨细的亲自过问,而是培养班干部、小组长,发挥他们的作用。一开始是忐忑不安的,学生考虑问题毕竟不如我们全面,经常出现一些小问题。但是我一直鼓励他们。遇到问题让他们自己考虑办法,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只去监督落实。令人惊喜的是,班内秩序竟然也井井有条。尤其是2010年接手的一个“刺头”班。说是“刺头”,主要就是班级里的“小能人”特多,都想在班级里面充分展示自己,针对这个情况,我毅然决定:把管理的权限放给班干部和小组长,包括组织春季田径运动会,从报名、稿件、服装、班级展板等准备工作,都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那次运动会我们取得了第一名。由此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自己“懒”点,还有好处呢! 当然,“懒”,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懒”要与必要的“勤”结合起来,尤其要做好以下几点: 1、给学生足够的管理权限。不能有点瑕疵就对班干部数落不已,坚持“你办事,我放心”的原则。 2、做好每件事情的监督落实。不能把事情布置布置就完事了,一定要注意监督落实情况。监督落实的检查,要以表扬为主,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注意方法,注意场合,注意语气,注意体态语的运用。可以用肯定的语气,可以用赞赏的眼神,可以用轻轻拍拍肩膀等等。或许一个眼神就能叫学生信心倍增。 3、及时与小班干部交流座谈。这项工作时必须的,随时随地都可开展,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你辛苦了,班主任感谢你,好好干,你能行! 如果我们一直相信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毅然把繁重的工作分解一部分给学生,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责任,感受到了信任,感受到了动力,又让自己的班级管理井然有序,解放了自己,锻炼了学生,工作一点也不耽误,懒点,何乐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