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伯 牙 绝 弦》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3:00: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解释,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表达的音乐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四、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五、教学方法:以读带悟、层层深入,实现情境教学。

六、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听到的这首优美动人的曲子,名字叫做《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首曲子的背后,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大家想知道这个故事吗?

生:想。

师:好。那么我们就赶紧走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体会它的荡气回肠,耐人寻味。首先,我先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

预设:1.读正确字音。

师:很好,你将最难读的弦(xián)字都读正确了。

2.读错误字音。

师:读得不错,但老师要纠正你一个小地方,“弦”字的读音。

师:那谁能说说,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

生:……

师:读完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吗?

生: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

师:哎呀,老师也想问这个问题,我们真是心有灵犀啊!既然大家都有这个疑问,那么我们就一起合作解决它,好吗?

2.自读领悟,体会文意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文章读通、读准,开始读吧。

生:读课文。

师:谁想试试?

预设:1.学生读的相对流利,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

      2.学生读破了句子,及时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保证学生在初读时,将句子读通、读流利)

师:同学们,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根据老师给出的课文朗读提示,将文章读出节奏。

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师:有了朗读提示的帮助,相信这次肯定会比第一遍收获更多。谁来体会收获的快乐?点名学生读。

生:读课文。

师评:很好。老师喜欢她读的几个地方,例如:“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师:“同学们,古文有属于它自己的美丽,也就是它的独特韵味,让我们放慢节奏再读一遍。

生:再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呀,同学们读的越来越有滋味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章的大致意思读懂了吗?

生:读懂了。

师:你们可真棒,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将文言文理解的这么快的?

生:结合注释来理解课文。

师评:真聪明,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是一个好方法。

师:那么我们就用这位同学提供的方法,结合注释,再读一遍文章,想象哪些地方你读懂了,那些不懂得地方划出来,同桌或前后位同学讨论一下,看看能否解决。好,开始吧!

生:读文章,交流感受。

师:好了,老师开始检查了。说说你都读懂了哪些句子?

生: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这句话是说……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生:四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生1:啊!……

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生:真棒啊!……

师:由此可见,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其他同学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意思是……

师:这位同学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对你说:“善哉”。

师:是啊!伯牙心里想的是高山,透过他的琴声,传达的是

    伯牙心里想的是流水,透过他的琴声,传达的是

生:……

师:其实,伯牙和子期只是偶然的相逢。

(设计意图:此处是本课的情境点,在这里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转化为情境)

师:出示课件,俞伯牙资料。

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他独自一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却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师:大家说,在遇到子期之前,他会缺少赞美吗?

生:不会。

师:别人可能怎样赞美他呢?

生:……

师:这种赞美有价值吗?

生:没有

师:如果你是伯牙,你会想些什么?

师:那么,在遇到了懂自己知音的子期后,你的心情如何?

生:激动,兴奋……

3、入情入境,感悟真情

(感动于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师:此时,你就是当时的伯牙,你最想说什么?拿起笔写下来。

生:练笔。

交流:

生:子期啊,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能听懂我的琴声啊!

师:真可谓知音只一人啊!你真正走进了伯牙的内心深处啊!

师:再读句子,读出山一样的志向,流水一般的情怀。

生:读文章。

师评:天高地阔,古人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分明读出了大智大仁的伯牙。

师:这琴声,这心情,这情怀,子期都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为何有这种体会?你从文中哪句话知道了这些?

(回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同学们,伯牙是著名的宫廷乐师,难道在他的琴声里只有高山和流水吗?他的琴声里还有包含些什么?

生:……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意在烘托情感,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拓展本课所体会的外延。

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所以才有这首《高山流水》流传至今。

(出示高山流水形声图,播放《高山流水》曲子)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4-27 05:55 , Processed in 0.02872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