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从教,乐在教中 ——《敬业 创业 乐业》 大连市金州区马家小学王庆明 说实话,报告会听了很多,但是从来没有一场这样的报告会令人在听中感悟,在听中思索,在听中奋进。不必说60多岁的老人精神矍铄,侃侃而谈连续三个多小时;也不必说“绿色语文”的观念冲击着“灰色语文”,如汩汩清泉沁人心脾;更不必说“老夫偏发少年狂”的豪情斗志既让安于现状的人汗颜,又鼓舞着每一个从教者的斗志和激情,单是他的经历,他对教育的痴狂,他对语文的不断探索,就可以当之无愧的说:他是教育的实践者,埋头耕耘在杏坛基层;他是教育的创新者,不但超越了别人,而且不断超越着自己;他是一个快乐者,至今栖息在诗意的语文中。 在赵老师敬业、创业、乐业的三部曲中,最引起我共鸣和思考的是乐业。赵老师的经历是苦的,物质贫乏,一波三折,教育改革的探索之难,生活中的无情打击,但是,他依然能够苦中作乐,不改育人的痴心,乐在其中。 我们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有着我们的苦。我一直在想,教师是什么?无论我们身穿“传道 授业 解惑”的古装外衣,还是头顶“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桂冠,”无论我们头戴“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光环,还是具有悲剧色彩的蜡烛,面对这些繁多的头衔,耀眼的光环,最终我们得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就是老师。现在,我们有时会感觉很累,我们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我们要肩负几十个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还要面对“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妄言,我一直在找,教师的快乐都去哪了,谁偷走了教师的幸福! 听了赵老师的报告,我找到了答案。教师的幸福在课堂。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温馨的抚慰,可能被孩子们铭记终身,甚至改变他人生的轨迹,这不幸福吗?课堂上,智慧的闸门被打开,思想的火花飞溅,我们把孩子们由蒙昧引领进知识的殿堂,这不幸福吗?在我们的手中,优秀者更优秀,平常者不平常,这不幸福吗?学生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传到耳朵里,一个不够精美的小礼物送到手中,这不幸福吗? 我们从事着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不是一人吃饱一家不饿的职业,我们和一班人马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努力可能造就英才,我们的颓废可能毁掉一代。所以,我们要坚守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不攀比,不生怨。在教育的百花园中,既挥洒汗水,又闻花香,观蝶舞,既感受付出的艰辛,又收获育人的幸福。快乐教学,快乐育人,在乐中教,在教中乐,把自己融入教育,把教育融入灵魂。这里,引用赵谦翔老师的一首诗作为结尾,也自勉:推轩清风至,檐下燕子鸣。探身欲抚画,我已入画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