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4 23:45: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著名教育家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说明孩子的习惯要及早养成。一位名人说:“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对于人之命运的重要性。

记得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曾经说过,他不是在什么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告诉人们:“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段话用最朴素的语言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这位科学家所说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是人们从小就应该养成的品德、态度和习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不可忽视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叶圣陶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会做人的第一步。因此,我十分重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几年来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措施落实,效果明显。下面谈几点:

一、明理

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对学生进行“自觉排好路队”、“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眼保健操”等教育时,我总是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又会怎么样?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当然,在说理中,教师也要注意方法,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解,可结合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班队活动等进行。如: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时,可结合讲“邱少云”的故事,对学生排路队的教育时,可结合一些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交通事故的具体事例进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导行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光靠说教学生是难以接受的,收效也不大。我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的教育,晨会、班会贯穿养成教育,常规教育突出养成行为教育。从平时学生的言行举止抓起,班里积极开展课堂常规进行竞赛。我还注重五自教育。为了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进步自己争,自己的同学自己帮,自己的班级自己管,自己的错误自己找”的五自能力。每月开展一次五自教育活动。学生的“五自”能力大大加强,成为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培养出一批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干部,涌现出一批好人好事。

三、训练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学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我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为了加强训练效果,有时还采用表演的方式,学生编小品、相声,利用教材编成课本剧,通过这些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四、督促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会在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发生质变。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就如“水滴石穿”一样,都是一点一滴长年累月积累而成的。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有它的形成过程。如果孩子们今天的作业没有及时或没有认真完成,作为班主任知道了也是知之为不知,毫不在意,那么以后孩子们还继续有不按时完成作业或不认真完成作业。长此下去,必然会造成不良后果。相反,如果孩子们在干扰很大的环境下仍然以坚毅的毅力坚持学习,按时、按质完成作业,老师看到了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形成良好的习惯。总而言之,作为班主任要随时留意孩子们的各种表现,发现某钟苗头,有益的就及时引起其发展、巩固,“积小胜为大胜,”有害的就及时提醒、改正,防微杜渐。比如:发现孩子们再听课或其他人讲解问题时,与别人交谈的时候,是听非听,踢腿跺脚,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作为老师就要及时提出这样是没有礼貌的表现。指出这样做,不但表现出对老师或者其他人的不尊重,不虚心,而且容易养成恶习,因此必须改正。

五、评比

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建立了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文明班、爱学班、卫生班,我根据学校制度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一次。哪个小组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教育,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也十分注意,因此,对一些差生,我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特别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要抓紧,抓细,抓实,反复抓,抓反复,还要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抓出实效。作为老师,我们要能够用远大的目光,宽容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培养班集体,让学生逐步养成好习惯,顺利成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5 09:58 , Processed in 0.01631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