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讲座,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什么《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军事著作能流传千年而不衰,战争年代盛行,和平年代也盛行?不但能用于打仗,还能用于治理天下?原因就在于,所谓“兵法”,并不仅仅是战场上的“用兵之法”,它们更是生活中的“用兵之法”,工作中的“用兵之法”呀。天下万法,本是相通的,不止“兵法”与世界相通,“商法”也是,“教法”也是。于是便有了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系列著作。而且要让所谓的“兵法”与自己的生活、工作融合为一体才行。做个生活、工作的有心人,创造自己的“兵法”,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成就美好人生。我想这也是作者的一种用意吧。 文中最令我记忆犹新和实用性最强的是:“震撼教育36计”,有简单的总述,有精彩的案例,有精辟的分析,还有“要诀”提炼,语言生动、幽默、风趣。可以说,读起来引人入胜,不觉疲累,令人拍案叫绝。但是作者确认为,这三十六计,没有一计可以原样照搬用于我们自己的实践中的。它们虽是可操作的策略,但最大的作用还在于传递理念,激发思想。即让读者从工作实际出发,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要学会因人而异,不断变换管理策略;要学会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育手段;还要学会因时因事,不断创新沟通技巧。如此,方能让教育成为和谐的教育,方能让学生成为发展的学生,让教师成为幸福的教师。 不过,我还是从书中看出了一些可以“照搬”的东西来,那就是万玮老师的学习精神:万玮老师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在本专业上不断精益求精,在教育管理方面也不断深入学习并以“震撼教育”为研究主题,坚持往深处发展,最后形成了这本广受好评的研究成果,这种坚持研究的精神值得照搬。在这本书中,引用了大量案例,有一部分是作者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一部分则是作者读书学习时积累下来的。而且很多案例经过他的引用后,都获得了新的生命,因为他给那些案例都归了类,找出了那些案例成功的“诀窍”。可以说,他这种注重学习、总结、积累的习惯也是可以照搬的。如果我们数学老师能做到以上两点,我想,我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兵法”,也就指日可待了。我们求实“名师”一定会多一些数学老师。。 最后引用万玮老师的话:学生最佩服的教师是什么类型的?让学生服气可以依靠做事公正,让学生佩服只能依靠教师的智慧了。师生是分属“不同阵营”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战”之中,如果能够智胜一筹,学生会甘愿做你的“手下败将”的!既然要以智取胜,我们就不能不依靠兵法,兵法中有大智慧。但万玮老师在本书最后提醒我们:兵法三十六计,不是固定不变的,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也不一定能打胜仗。教育三十六计同样如此,别人的故事总是别人的精彩,自己的故事需要自己来书写。只有接受变化,主动变化,每一个人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三十六计。 在万玮老师的故事中,我读到了:爱心,耐心,细心,良苦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