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高考频考点3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1:19: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政治上 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主要) 地主对于农民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民不断地骚动。从而引发农奴制的危机。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经济上 农奴制使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差距很大 农奴制给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自由劳动力短缺、工业资本缺乏、国内市场狭窄)俄国工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上 革命民主主义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新思潮的涌动,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出现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和知识分子的反沙皇斗争,促进人民的觉醒对俄国专制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军事上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直接原因) 震撼了贵族地主的统治,使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客观上加速了改革的步伐。
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
①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
②直接目的: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间
1861年3月3日(俄国2月19日),亚历山大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
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①宣布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②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加强了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④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
⑤地方自治选举产生: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城市建立城市杜马。(后两点内容不要求掌握)
5、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成功原因
①外部力量的推动: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进行改革
③俄国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积累、使国家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民族愿望。
6、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1)积极影响: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制的废除,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不彻底性: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7、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1)进步性
①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革后很快出现农民分化,从而产生农业资本主义)
②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③也推动了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
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人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歪,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总之: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局限性
原因:“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一方面,专制统治没有改变;另一方面,各地地主都竭力要在改革方案中只反映自己的最高利益。
具体表现:
①不彻底性: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这使俄国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农奴制的大量残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封建剥削方式在农村继续保留。
②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③欺骗性:改革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而且农民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无法维持生计,只得重新佃种地主土地,受到更大的盘剥与奴役
局限影响:
①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特别不是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②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③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农民暴动和起义不断     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8、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特别提示
农奴制改革实质上为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八、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的背景
(1)幕府统治危机
①政治: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②经济:幕府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充分发展。
③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下级武士萌生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2)幕府高压政策激化了社会的内部矛盾,有志之士通过幕府改革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
(3)条件:武装倒幕和明治政府的建立,改革条件的成熟。
2、明治维新的目的
巩固天皇新政权,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3、明治维新的内容
(1)政治
①废藩置县。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③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2)经济
①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殖产兴业的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③派遣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经验,推进殖产兴业。④突出国营企业的示范作用,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⑤重视科技和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了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
(3)文化
①改革教育制度,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②介绍西学,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③重视传播,发展新闻出版事业。④改变社会习俗,提倡衣食住行的欧洲化。
(4)军事     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进行武士道教育,创办军事院校。
4、明治维新的结果
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5、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
(1)内部条件:①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②准备过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③内容: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2)外部条件: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6、明治维新的影响
(1)积极
①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近代化的道路。②政治: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民主化。③经济: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④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⑤国际地位: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逐渐成为强国。
(2)局限
①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②走上对外扩张之路,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7、明治维新的评价
(1)性质:天皇政府推行的旨在巩固统治,维护独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积极性: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它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改革的经验,对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局限性: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
①经济:领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
②政治: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③文化:藩阀推行的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国际: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推动日本加入对外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改革的局限性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战争的罪魁祸首。
8、明治维新的性质
为克服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而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
特别提示
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国内、国外共同因素作用的结果,相比于中国的洋务运动而言,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下进行的全面有效的改革,因而使日本在19世纪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自强运动中,成为惟一成功的国家。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2-1 18:07 , Processed in 0.01910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