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效自主学习科学的探索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22:15: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新课程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关注学生原有认识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从教学活动中的知识传授者和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成长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参与科学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即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科学课是以观察、试验为基本方法的一门课,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创新、探索的能力。因此,教学工作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改变自身的“教师权威”观念:
  
  自主性的学习是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而且是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体现为学生对事物的主动探求、敢于质疑问难。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讲了好几年了,要做好不容易, “教师权威”观念在教学中束缚着学生的手脚,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树立了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要为自己教学的目的,以学生的“学”来确定自身的“教”的思想,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方式,作为教师的我就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教,才能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真正主人。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要主动学习的关键在与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新奇事物都在吸引着学生。初中生本来就有一种探求事物的好奇心和激情,只要教师从学生身心需求出发,是可以抢占到学生的心灵阵地的。
  
  1、多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方法的学科,能做的实验尽量创造条件和学生一起做或演示给学生看或由学生演示给同学看,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现象都会触动学生的神经,激起他们探求的渴望,根据学生需要还可以优化课本实验,如,用两把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刻度尺测圆柱体直径,当一把三角板固定在直尺的零刻度,而另一把直角三角尺在直尺上左右移动时是可以用于测不同直径的物体的,这便能引导学生设计制作游标卡尺。如果动手实验过程中能师生共同解决问题,那么师生会在互动中共生。
  
  2、制作课件时突出良好的交互性。自从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以来,制作课件成了教师们提高教学效果的常用办法,但往往教师会将一些视频材料播放呈现给学生,忽视了在设计课件时融入师生交互性。其实,课件不必面面俱到,但课件要设计有良好的交互性,能随时能方便控制动画的播放、暂停,一些运动参数要便于修改和设置,从而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而自定义演示,如,设计“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课堂练习的课件要便于学生通过改变物镜距离来观察检验所成像的特点。
  
  3、课前做足备课预设准备。要促成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学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巧设疑问,引起学生好奇或悬念,尤其是在引入时,使学生在知识与现象的冲突中生成疑问,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索欲望。
  
  4、课后作业多布置一些动手实践类型的。初中生多一点经历、多接触客观事物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同时为后来的学习作一些经验上的准备,这往往能将学生认为的作业负担转化成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长此以往能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这就是主动学习科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2-3-31 09:15:25 |只看该作者
好方法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2 00:21 , Processed in 1.20277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