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本教育途径 建设多元育人平台
新民市大民屯学校
一、学校概况
新民市大民屯学校成立于2005年2月,是沈阳市第一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5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现有53个教学班,2691名学生,162名教师。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特色鲜明。
二、管理思路
学校深入研究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特点,内引外联,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学校管理的基本思路:以环境育人为依托,以制度约束为保障,以习惯培养为主线,以合作成长为核心,完善队伍建设,加强素质教育,培育角色意识,建设多元平台,促进全面发展。
三、主要做法
(一)依托校园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1、环境陶冶
2007年,学校确定了校园整体规划的四个基本要素:主干构架关注人性特点,区块设计符合成长规律,主体规划预留发展空间,生态建设注重自然和谐。
柏油主路及绿化区内甬路的设计,适应行走规律,实现近路导流。低幼活动区内跳房、攻城、沙坑、秋千,全部由学生自主设计。校运乘降场采用客运站模式,管理压力降至最低。校园区划利用大树分区,一区一树,移步换景。全部树木由学生实名认领,小树与学生相伴成长。
2007年,六只野鸽来校,学校搭建“和平鸽喂养台”,在楼顶建鸽房。学生带粮散放喂养,现已经繁殖到40多只。
2009年,学校更新树种,两只喜鹊正在育雏。老树一棵棵倒下,喜鹊急,学生忧,学生联名找校长,要求保护喜鹊窝!情真言切,爱心尽显。目前,两棵大树仍留,枝头喜鹊欢舞。
南操场环校林下建成学生棋类休闲区,46个棋桌桌面分别刻画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五子棋等各类棋盘。午间学生围坐其中,上有绿叶蔽荫、下有鲜花绽放,休闲娱乐与兴趣培养和谐自然。
2、文化育人
2009年,学校启动文化建设工程,确定“问碑”设计理念及楼内环境规划。
“问碑”,是校名基墙的背面设计,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图案直接寓意为:站在坚实的大地上,在肥沃的土壤中,不断的探索,辛勤的耕耘,就能够取得郁郁葱葱的成果。但是,如果学会反思和多角度看问题,才能够得道成家,才能够走出大地,飞向蓝天,在茫茫宇宙中翱翔,为人类及科学的发展做出伟大的成就。“问碑”,体现着方的规则,圆的境界;体现着大地般的根本,蓝天样的憧憬。它提醒着师生:提问如银,反思如金。“问碑”,由图案组成,无一文字,以较小内涵拓无限外延,不断扩展着师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校连续五年隆重召开毕业典礼,评选历届十大优秀毕业生,让他们在校园甬路踩留脚印,为成才者留百年之念,为后学者立榜样之功。
教学楼内文化建设分为六个部分:两个大厅体现校貌导视,六个中厅展示多彩校园,六个侧厅安排成语故事,八个楼道介绍学科发展,十六段走廊布置德育主题,六十四墙面尽展师生风采。文学翰墨、科技博览、地球家园、以史为鉴,每一段楼道都是一部科学的发展史、人类的文明史;会、讲、爱、学,勤、合、求、博,每一段走廊都是心灵净化的板块、思想成长的空间。
(二)配备先进教学设施,提高现代教育水平
2005年,学校电教设备为零。
2006年,学校确定了信息化建设工作主导思想:网络建设先行一步,硬件设施分步武装,管理软件自主开发,教师使用同步跟进。
2006年2月,学校启动小学教学楼网络布线工程。部分领导班子成员会同电教部教师共8人,在寒假期间,苦干20天,完成了施工任务。所有教室实现“五通”,即:通广播线、通电视线、通监控线、通网线、通电话线。完成学校机房的初期建设,实现内网连通,外网“三通”,即:通有线电视、通电话、通互联网。服务器资源达到300G,建成学校第一个网站。在施工中,我们根据楼房结构,变文艺二校的楼内“竖总横分”布线为楼顶“横总竖分”布线,发明“管路布线法”,为老楼布线提供新思路。2007年,完成了中学楼、食堂楼、宿舍楼的网络布线工程。
网络,有如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设备,就是路上奔驰的汽车。有路有车,才能驶向远方。高速公路修完了,但是,我们没有车。一台也没有。弄车,成了我们的目标。
几年以来,通过上级调拨、社会捐赠、学校购置,目前,学校建成49台机型的微机教室4个,20台机型的集体备课室1个,全部60个教室安装“五件套”:投影机、电脑、实物展台、电视机、DVD,全部17个专用教室安装“三件套”:投影机、电脑、实物展台。全部200个房间通电话。全部任课教师每人一台液晶显示器电脑、一个U盘、一支激光笔。主干交换设备采用华为千兆交换机,总机房安装八台服务器,两条8兆光纤对外连接,资源库存量达到3000G。自主开发的资源管理软件投入使用,第三次网站改版接近尾声,学校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正在进行中。
学校拥有速印机4台、复印机3台、打印机10台、摄像机1台、照相机2台,按国家标准配齐了实验器材、体育器材,所有教室安装学生展示黑板两块。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办公自动化建设,为推动改革创造了物质条件。
(三)健全管理机制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大民屯学校,是农村老高中的班底,几十年以来,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校园风气。连续十一次罢教上访要工资,使学校成为很有名气的不好管理的“老大难”。连续八年没有新教师补充,使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九年一贯制学校组建之初,老高风气和村小习气相互撞击,各组势力搅合纠缠。教师队伍视野狭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形成学校发展的瓶颈性障碍。
队伍建设不能保证,教育质量就是空谈。经过审慎思考,学校提出队伍建设的“五用”策略,即:用制度约束教师行为,用机制调整教师心态,用活动影响教师思想,用风气塑造教师品格,用培训提高教师水平。
学校编制《常规管理制度》,印制成书,共8部分132项198页,涵盖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以此为行动准则,约束师生行为。学校实施领导岗位竞聘重组,通过考试、演讲、民主推荐等程序,把领导班子由26人缩减到11人,留精兵进强将,凝聚力、思想力和执行力得到提升。学校调整用人机制,变领导安排工作为教师自选岗位,变校长一人拍板为民主投票决定,变领导搭配教师为班主任选择科任,变年终末位淘汰为促进年组循环,变激励竞争机制为鼓励合作方式。学校借绩效工资的有力东风,完善考核机制,拉大收入差距,取得显著效果。管理机制建设,为推动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学校建设乒乓球室、台球室、女教师之家,每天下午开放,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学校每年举办教职工篮球赛、乒乓球赛、台球赛、象棋赛、跳棋赛、拔河赛、踢毽赛、接力赛等活动,让教职工品味大家庭的乐趣。学校每年举办新年联欢会及迎新酒会,用歌声吸引寂寞的人,用笑声感染失意的人,用掌声激活固执的人,用美酒融通敌对的人,用过年团结全部的人。校园风气的重塑,为推动改革营造了良好氛围。
学校狠抓集体备课、校本培训,通过信息技术培训、硬笔书法培训、课件制作大赛、备课组探究课、教研组研讨课、全校规模示范课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为推动改革奠定了能力基础。
学校抓住与城区优质学校手拉手的有力契机,广结名校,开阔视野。派教师到文艺二校、八十二中、浑南二校、浑南三校、嘉华学校、134中、立人学校等二十几所域内学校学习。派教师代表到北京小学、杜郎口初中、八里罕总校等外埠名校学习。今年4月12日,全体任课教师到凤城六中参观学习,耗资3万余元。通过学习,震撼了心灵、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念,为推动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注重做人品格塑造,培育学生角色意识
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及民族传统教育,关注对学生的良好习惯及优秀品格培养,关注对学生的安全防范及逆境生存训练。节日纪念活动关注人类文明进程、科学技术发展及重大历史事件。常规学生活动写入校历,相关部门按律实施。应季学生活动留心每一个感动校园的事件,注重每一个爱的交融的过程,抓住每一个震撼心灵的机遇。
习惯伴随一生,好习惯成就人生。学校用环境陶冶、制度约束、活动影响、风气带动、课题研究,把习惯养成教育贯穿学生校内外生活的始终。在楼道、走廊地面粘贴小脚印,学生踩着脚印右侧通行。把学生拿笔姿势训练纳入一、二年级班主任考核,强势纠正错误拿笔习惯。一、二年级每节45分钟课分为两段,进行两次课堂卫生训练。为学生编制《同步习字贴》,要求每生每天描临一篇,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每二年举行一次军训,训练学生坐、立、行姿。用定点凝视训练、蛇形扫描训练、视野扩大训练等,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引入中国教育学会“高效阅读”课题,训练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以及快速有效的默读能力。在走廊内放置20个图书漂流车,由学生自主管理,学生轮流带书,串换阅读。举行读书知识竞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交流家庭教育经验,要求家长培养学生自主生活能力。
学校引导建设学生自治组织,把男女生平均分成6个合作成长小组,设行政组长、团队组长,组内学生按同层同职原则兼任班级干部及科代表职务。由行政组长组成班委会,由团队组长组成团支部或少先队中队,由科代表组成学科专业委员会。班级全部学生自选责任区,明确学生管理及劳动的职责。由各班正副班长、正副书记、正副中队长组成年级学生会、团委、少先队大队。由年级学生会正副主席、团委会正副书记、少先队正副大队长组成学校学生总会、团委和少先队总队。推动实行学生能管的事教师不管,学生管得吃力的事教师引导,学生管不了的事情教师负责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加强师生对合作成长小组的认识,一切活动围绕合作成长小组展开。调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同层角逐,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小组凝聚力。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学生评星台,得10分换1点,得3点换1豆,得3豆换1星,得3星变月亮,3个月亮变太阳。实行三加三分之一表奖法,每次考试、竞赛、德育及文体活动,表奖三分之一的班级、小组和个人。关注社会风气和家长认识,学生获奖情况,在各村张贴喜报,让家长和社会形成关爱孩子成长、关注学校发展的良好风气。学生自治组织建设及角色意识培养,为推动改革预留了发展空间。
(五)探索人本教育途径,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随着连续的高升学率,十几年来近一半的毕业生都到了城里生活,而留下的素质相对较差或者说没有培养好的学生,如今成了我们的学生家长。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思想的解放,以及教育制度本身的自我约束,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在农村,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教师已经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尊严。面对一个没有正确家教的家庭中的真正不听话的孩子,教师已经束手无策,学校也毫无办法。我们的老师很敬业,当看着他们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讲课,而近半的学生都在睡觉或者溜号,教师却管不了或不敢管的时候,我们深刻的体会着教师的悲哀和教育的失败。
我们改变不了社会环境,改变不了教育政策,改变不了家长素质,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可是,改变自己,又谈何容易?中国几千年形成的教育文化传统,已经深深地扎在教师的脑髓中。对于教学概念的探讨、争论,已经吵了几十年。一次次的课程改革只能在专家层面开花结果,普及到真正的课堂,难之又难。
学校教育,是通过人与人的沟通实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充实过程。离开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任何改革都会成为形而上学的东西,都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学校教育,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也包含着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单纯强调“师本”,会扼杀学生的人性;而单纯的强调“生本”,又会忽视教师的作用。人本教育,就是强调教师以生为本,学校以师为本,追求校、师、生三位“互本”,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
2008年,学校确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讲得精彩为有效互动,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其核心本质,就是创造全员参与的精教重学的人本教育模式。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规划:实际状况认识足,思想障碍先解决,整体推进稳步做,以点带面巧实施。
学校要求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焊接课堂教学“三件套”:教案、导学案、作业。实施一年后,变“三件套”为教学宝典,在宝典中体现教学目标、重难点攻关、导学规则、巩固习题等全部预、教、学、练内容。
学校引导教师在课堂上遵守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学得吃力的教师启发,学生学不会的教师精讲的原则。要求在课堂上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同层角逐,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学习。具体流程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根据目标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同层展示学习结果,看住找准他组不足,学生再解反馈信息,重点难点教师点评。小组课堂表现由班级学科委员会成员轮流记录,教师对小组做出A、B、C三个等级课堂表现评价,每月单独列项表奖三分之一小组。在课堂上注重同层角逐,通过必答比准确、抢答比速度、对答比活跃、轮答比精神等方式调动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在课堂上发挥学生展示黑板作用,一次启动每组两人共12人板演,其他学生对本组保全、对他组纠错,调动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虽过程繁杂,一波三折,举步维艰,但在艰苦努力之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百分之百的教师都有认识,三分之二的教师能够行动,三分之一的教师表现突出。相信,随着改革措施从探索型向系统型转变,既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六)建设多元育人平台,促进全员全面发展
学校进行社会与学校资源互补探索,发挥学校文化对社会的辐射作用,调动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学校与新民摄影家协会合作建成“菁菁”电视台及学生传媒协会,与新民市人民法院合作建成学校模拟法庭及学生法制委员会,与大民屯书画研究会合作组建学生书画爱好者协会,与沈阳师联幼师合作组建学校舞蹈队及合唱团,与沈阳全程电脑学校合作组建学生动漫爱好者协会,与博龙武术学校合作组建学生武术队。
学校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渠道,建设多元育人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本学期开始,调整课程安排,每周五集中留出两节素质教育活动课时。每月预留3000元左右绩效工资作为素质教育活动课课时费。目前有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武术、学科专项训练等方面素质训练班。经过不断努力,多元素质教育平台,会对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格发展无极限,教育创新无止境。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大民屯学校的校园风气、精神面貌、师生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正在用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构建着催人上进、和谐美好的书香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