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9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培植策略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8:44: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摘  要:“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思考也是如此。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思考带给学生收获,收获使学生感到幸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就是培养学生进取的人生态度,就是教给学生创造美好未来的本领。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懂得思考。
        关键词: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懂得思考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自主学习来探究问题,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自主学习来引发思考,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不仅决定学生课堂的表现,更能反映出学生是否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便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能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因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师权威等多方面的原因,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培植,导致学生不善思考,思维惰性,不能提出问题或者是不善于发问,没有自己的主见。有人曾形象地形容描述:中国学生小学入学时是“一群人”,毕业时是“一个人”。随着学龄的增加,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偶有学生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也会被“与本课无关”、“课后再讨论”等敷衍性的话语所打回。因此,学生们习惯了听老师说、听家长说、听书上说的从众心理,从而严重桎梏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创新意识的提升。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思考
        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能否得以激活、表露和发展,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此,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允许并宽容学生的犯错。在教学中,放下师道尊严,增强教学民主,加强师生沟通。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充分尊重、呵护学生的自己的想法,即使是肤浅、幼稚乃至荒唐无稽的想法,教师也不得训斥、挖苦、嘲笑、讽刺、责难;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勇气和兴趣,提供争辩的机会,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倡导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与异想天开;对学生的见解给予积极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敢于思考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问题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长此以往,学生才会敢于思考,从而激发求知欲望,成为课堂的主体。
        其次,要打破学生思维上的“迷信观”。有些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受“唯师、唯书”传统思维习惯的束缚,不能或根本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与“师”、与“书”、与“传统定论”相悖的见角。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任何知识或科学发现都不是终极真理,都有待或能够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甚至是修正;教材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存在一些欠缺科学性与逻辑性的疑点;教师也是常人,在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错误,有本身对知识理解上的错误,也有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口误”;所谓“标准答案”其实都是一种“参考答案”。让学生突破“知识权威”观念的束缚,鼓励学生能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一位老师教冰心的《纸船》时,巧妙地借用作家冰心的《又寄小读者》一信,消除学生对名家大作的“顶礼膜拜”心理,解开学生面对“权威”时可能出现的思维束缚,扣开了学生的思维之门;然后采用“现场评改诗歌”的方式来研读诗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创新其实并不玄妙,它就是学生独立面对文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一种青春姿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思考
        疑为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学生只有在内含问题的情境中才能表现其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力图克服一切困难,发展自身的潜能。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积极心态、独立思考意识的重要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仅是教师设疑、学生回答,更重要的是教师应精心地创设一种内含问题的、富有挑战性与探索性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让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首先,要通过适时的总结,给学生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如有的教师定期总结学生平时动脑思考的表现,从中评出“小一休”。甚至有的学校,对于常动脑思考,提出新见解的学生,由校长颁发“金钥匙奖”。
        其次,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别,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开始时,把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划分为五个层次的递进目标:一是发现问题;二是能围绕问题想办法解决;三是能提出合理的见解;四是能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五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挖掘出新的知识。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现有层次,经过与学生本人商量,确定不同的努力目标,并逐步提高层次,使学生尝到思考的甜头,让学生乐于思考。
        三、精心指点,启发诱导,使学生懂得思考
         “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涵着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能力的提升和外显。学生有了一定的独力思考能力就会产生质疑,他们提出的问题就比较深刻。因此,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刺激学生乐于思考,还要培养学生懂得如何思考。
        1、引导学生就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进行思考,避免思考的随意性。
        从理论上讲,教材的哪一方面都是值得思考的,但并非学生任何思考都能构成有思维含量、有探究价值的“真问题”。培植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意识,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思考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点,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特别是教材的重点处、疑难处、矛盾处、延伸拓展处更应成为学生探究的着眼点与关注点。此外,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困惑,这些困惑可能来自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可能来自理论与实践、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也可能是来自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矛盾冲突,等等,引导学生发现矛盾,思考处理的办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磨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思维意识。
        2、引导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善思”要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巧,让“善思”与“肯钻”紧密结合,使学生思维不能停留于表层问题的思考,更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所在。一般说来,课堂中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大类。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思考并提出这三类问题,尤其应引导学生尽量多生发“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同时,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思维方法上,有求同思维、求异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等;在逻辑方法上,有比较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这些都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方法。还要引导学生把这种独立思维的品质延伸到他们所关注的一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上去,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改变“统一答案”、“参考答案”这种自上而下的单一的授课方式,积极推行“学生想”、“学生问”、“学生答”、“学生总结”等多种思考形式,尽可能留足课堂空白,让学生有机会动脑,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品质。
        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思考带给学生收获,收获使学生感到幸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意识,就是培养学生进取的人生态度,就是教给学生创造美好未来的本领。学生如果能够积极地、科学地、独立地进行思考,那就表明他已经在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世界,他已经成为学习、创新、发展的主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4-12-28 22:30:15 |只看该作者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15-1-5 14:09:40 |只看该作者
成为学习、创新、发展的主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5-1-7 08:56:03 |只看该作者
积极推行“学生想”、“学生问”、“学生答”、“学生总结”等多种思考形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5-2-1 11:12:57 |只看该作者
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思考带给学生收获,收获使学生感到幸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4 07:08 , Processed in 0.02279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