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多注重于用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品德教育,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却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养”。而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在于一点一滴的养成。古希腊的哲人就曾指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德只能在习性或制约中寻求”。古罗马的一位作家也曾说过:“在任何事情上,习惯总是极其有效的主人。”实际上,人日常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道德判断之类的理性使然,更多的是习性使然,所谓“习惯成自然”。比如说,谁都知道,闯红灯、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明知故犯?习惯了。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是其品德、人格的体现;国民的行为习惯,就是一个国家道德水准的体现(故有“德行”之说)。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重视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做社会有用的人的重要保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养成教育是德育的根基,加强职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从抓实养成教育入手。优秀的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对于正在学习“做人”的职高学生而言意义尤其重大。抓好养成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一、对学校德育的一些小看法 职高学生由于其思想、素质、行为与心理特征同普通高中生相比,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并且他们身上的缺点也更多,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对学生加强德育和行为养成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成效。但对待学生的个人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虽然强抓不懈,取得的效果却是一般,尤其值得我们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的反思。 职高学生从个人行为习惯上来讲,缺点会比较多,也正是因为他们个人的一些小习惯、小毛病较多,并且有较强的叛逆性格,学生会屡次犯错或知错不改、甚至会明知故犯,决定了我们职高班主任在抓学生的常规工作时,会比较累。学校在卫生、纪律、两操、文明礼仪等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强抓不放,虽然能取得一些成效,但由于要求过多,过严,有时甚至只是考虑学校的情况好管理、容易管理出发,而忽视职高学生的一些心声,造成学校的规矩与学生的要求存在巨大的反差,造成班主任工作的难度。 二、我对养成教育的一些小反思——关注细节 找准养成教育的契合点 担任职业学校班主任多年,发现职高学生在道德行为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概括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1.公德意识缺失,在个体举止上,仪容仪表不整;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容忍,一点小摩擦就恶语相向;2.纪律观念淡漠,有些学生思想自我膨胀,将个人凌驾于纪律之上,对学校规章制度缺乏尊重,缺少严格的自我约束。3.生活追求偏差,缺乏高远志向,而片面追求休闲、享乐,喜欢摆阔气。手机、MP3、MP4一应俱全,上网聊天、交友、玩游戏。4、学生有比较强的叛逆意识,违规违纪现象比较多,小毛病、小错误不断,且会反复犯错、屡次犯错。这些情况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与不便。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养成教育需要我们关注细节,找准最佳契合点,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实践。我们坚信:唯有对细节的不懈敲打,才能锻造出文明的精品。 1、切入点小一点 职高学生从个人行为习惯上来讲,缺点会比较多,容易犯上一些个人的不良小习惯或小毛病。因此,在抓养成教育时,我们力求切入点小一点,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如礼仪教育,这本是一项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的养成教育,在抓礼仪教育时,我建议应该选取了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比如“见面礼仪”的养成训练。我们认为切入点再小,只要用心,也能做大、做实,一学期或几个学期坚持下来,让学生的一些良好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那才是真正有成效的养成教育,这样才是我们所要的学校德育效果的。 2、针对性强一点
职高学生自律能力不强,并且有较强的叛逆性格,学生会屡次犯错或知错不改、甚至会明知故犯。因此教育时,要求提多了等于没有提,因为他们记不住这么多。所以,从一点抓起,把对学生的要求具体为指导他们“应该怎样做”。如:学校在学生的头发要求上,就应该向这两年的同一要求,让学生有对照、有比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习惯。但在学校针对某一项养成习惯要求时,能多与学生沟通,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多发动,多宣传,相信学生会逐渐接受,并愿意执行的。 3、离学生近一点
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工作中最“实”的部分,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为此,我们提要求要离学生进一点,不要“高口号”、不要太抽象,只有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执行。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养成文明好习惯》制度,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如针对班级最实际的一个问题:在教学楼,走廊拐弯多,且地面较滑,学生课间嬉戏容易滑倒,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各班应规定——不准在走廊上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的班规。我想只要目标明确,规定清晰,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都会自觉地做到的。 4、常抓不懈,强化训练。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只有不断的学习训练,才能巩固下来。因此,抓养成教育不是一时一地,而是要经常地、长期地抓下去,日日抓,月月抓,年年抓。当然,在经常抓的同时还要注意集中抓,进行强化训练。班主任在抓学生的养成教育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允许学生犯错,反复犯错,允许学生一次不行、再来、反复抓,让学生在反复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通过强化训练,巩固已形成的良好习惯,又能比较快或彻底的改掉不良行为习惯,这样也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养成教育才会深入到学生的骨髓里,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5、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我的一些困惑和疑问,愿与同仁共同切磋 1、为什么不是学生自己主动来和我谈心,而是我主动找学生谈心?而这样被动的师生交流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是不佳的。 2、总有这样的感觉,很多事情只能远观,不能近察。揭开挡在中间的那层纱,事物往往是让人很失望的。今天班级里的情况就是如此。平时看班级的学生,一个个都很可爱,可如果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那会给你的感觉是面目全非的。 3、班级管理中为什么往往会出现学生与班干部矛盾越闹越大,学生之间不团结,班级集体荣誉感不强。 4、如何提高职高学生对英语和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这两科的成绩!为学生进入职业大学创造良好的学业基础。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决定未来,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将坚持从“细节”入手,从“细节”做起,让每个学生都专注于学习的细致,每个教师都执着于工作的细致,让千千万万的细致汇流成学校的细致,从而铸就学校精致的办学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