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3-20
- 最后登录
- 2012-10-19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360
- 精华
- 0
- 帖子
- 117
 
|
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5册第一单元探索规律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安排学生学习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与简单的搭配问题。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让学生通过对例题的学习,认识生活中的搭配现象,探索并寻找两种物品的搭配方法,这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获得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规律的再认识,解决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感受规律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3道题:第1题首先通过创设的情境,共有2件上衣和3条裤子,提出问题: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并安排了实物搭配和符号连线两次探索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无序到有序,逐步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题是在3种面包、4种饮料中选择不同的买法,共有几种不同的买法,第3题是用数字卡片1、2、3摆两位数和三位数,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用这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的规律,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对规律有初步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是搭配、排列的第一阶段的内容,重点在让学生学会有序思考问题,通过操作,初步发现规律。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学会有序思考问题,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发展有序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通过观察,合作探究,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重点:在有序操作活动中探究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节课的初始阶段,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一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在备课时,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情境,我将例题及两道练习题略加修改,设计了从小丸子穿衣——吃早餐——学习这样的教学主线,将例题的小红、小明变更为喜爱的动画人物,更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过渡将几个主要的环节串成一个整体,让课堂变得更生动,也有效地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本节课还有一个主线就是怎样有序的找规律?多媒体演示与教师设问的有机结合,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学生很快就可以进入数学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自主学习,探究规律:
(一)、实物搭配,感悟有序:
本环节教师让学生猜测、验证、交流汇报、演示等方法初步感知无序和有序达到的效果的不同,最终确认有序更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从而得出有序的搭配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二)符号连线,体会有序
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进行上衣和裤子或裙子搭配时用的是剪的实物代替,你们能用画简单的图形或符号来代表实物吗?你准备用什么表示上衣?用什么表示裤子?又用什么方法进行搭配?由于学生用符号代替实物初步接触,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先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想法,从而利于学习更好的学习面的知识。在让学生用1分钟的时间很快把自己的搭配方法表示出来。最好教师也采用大家刚学过的三角形和方形来表示实物,既巩固已学知识,也为学生展示了一种崭新的搭配方法,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学习效果。这一环节,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不同的探索过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三)、迁移总结,发现规律:
学生头脑中有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了一个和例题很接近的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便于学生更好的更透彻的掌握各种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搭配的方法。那么今天所学习的寻找搭配总数的两种方法——实物搭配、符号连线,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以后,你就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去解决这一类问题。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让学生最终尝试了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这一程序里,教师让学生用刚才学习到的知识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紧接着,以小丸子今天生活为背景,创设了一个非常和谐、非常有趣的生活情景,吃早餐、学习。让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实际生活的设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同时好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这是学生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
四、自选挑战题:
这个环节教师设计的三个不同层次的习题,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重点是把学习主动权完全放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问题,当然这个自主选择有的问题适合中下学生,有的适合优生,真正起到了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展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
五、回顾总结,内化升华: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搭配中的学问,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搭配的规律。能谈谈你的学习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吗?
这样的总结,既归纳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又能激起学生不断探索知识的决心和欲望。
六、拓展思维,课外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而且还帮老师解决了许多问题。作为奖励,老师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