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正确赋予“话语权”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10:38: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关于“话语权”,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已不能仅仅停留在敬畏学生“话语权”这个层面上,而是要主动地赋予学生乃至教师、家长“话语权”,并使之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动力,这样才能真正奏出和谐的乐章。

  ——走出班级,赋予学生“话语权”。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年龄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学校应该更多地从学生视角考虑问题。在我们学校,学期初有新生座谈会,每周有饭菜质量反馈会,期中有学情调查会,每学期有学生评价教师会,学校还设有校长意见箱。学生对学校的管理、老师的教学、饭菜的质量都有充分的发言权。学校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听听他们的心声,调整我们的教育思路,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学校曾把课间操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夏日的南国,此时烈日当空,气温骤升,学生晕倒的事件时有发生。于是,许多学生把课间操改在早晨的建议投进了校长意见箱,校领导立即采纳了学生的建议。一天课间操期间,当校领导宣布把课间操改在早上时,操场上两千多名学生的掌声经久不息。俯下身去,顺应学生的特点,尊重儿童、发现儿童、发展儿童,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

  ——走出课堂,赋予教师“话语权”。教师是立校之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管理制度能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后勤服务是不是到位……对于这些问题,身处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管理者要善于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激发全体教职员工关注学校、热爱学校、服务学校。在我们学校,教师每天都能上校园QQ群、博客群,每月有一期教研报,每月还有工会活动,每学期有教代会等,这些平台发挥了知民情、用民智、聚民心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发展学校的责任感。例如,有的教师在教代会上提出,学校临时安排的工作过多,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请学校加强计划管理。校领导采纳了这个建议,现在学校有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并提前公布到校园网上,让教师早知道、早计划、早落实,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请进学校,赋予家长“话语权”。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学校与家庭是学生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家长反映的问题和建议是学校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信息资源。我们学校在主动赋予家长“话语权”方面,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是周末善倾听。我们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周回家一次。每到周末,学校要求所有的领导、教师都要下到班级向家长汇报学生表现,倾听家长的呼声,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二是热线常问计。学校设有热线电话,除了接待家长的投诉外,我们还定期抽查家长对学校管理、教学的满意度,听取他们的建议,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

  三是活动多问卷。在学校举行“家长委员会会议”、“家长开放日”、“读书节”、“六一节”、“科技体育节”等活动中,问卷调查是我们的保留“节目”,让家长对学校的管理、教学、后勤、安全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学校把家长的建议分类整理,发到相关部门,并限期整改。对于那些不符合教育规律或学校暂时解决不了的建议,学校会派专人跟家长沟通,求得谅解,达成共识。例如,学校有60多个兴趣班,起初学生参加什么兴趣班由老师指定。后来,家长建议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志愿安排兴趣班。家长的这一建议被学校采纳后,学生都能选到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学习自己喜欢的项目,参加兴趣班的热情高涨。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不仅尊重了家长的“话语权”,而且让家长认同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也会成倍增长。

  学校的管理者主动赋予学生、教师、家长“话语权”,倾听他们的心声,集思广益,学校管理才会更人性化、更有魅力,学校发展也就更有竞争力、生命力。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04:07 , Processed in 0.01608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