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hhtyqqgydqzw 于 2013-4-1 10:48 编辑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正确使用汉字,不仅能更好地表情达意,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象征。而目前小学生错别字居高不下的现象,让我们感到震惊和担忧,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预防和纠正错别字就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一、错别字的类型调查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合称。 (一)错字。字的笔画、笔形或结构写错了,似字非字,这称之为“错字”。 1.笔画错误。 一些汉字笔画繁琐易错(如:囊、藏);再就是一些汉字受书写习惯的影响,容易多一点、少一点、(如:浇、烧这类字学生易多加一点;代、低这类字学生易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的字。(如:试、武、畏这类字学生易多一撇;拢、矛这类字容易少一撇,少一撇也念字,意思却差十万八千里) 2.形近混淆。 形近字,顾名思义,字形相近,学生如果记忆不准,就很容易混淆误写。(如:贬眼——眨眼) (二)别字。张冠李戴,本该用某个字,却写成了另外一个字,这称之为“别字”。 别字主要是同音字,意近字替代,用错地方。(如:典型错写成典形,记录错写成计录等等) 二、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分析 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以学生学习汉字为主体进行分析,则不外乎主观和客观原因,两者互为关联,相互作用。 (一)主观原因 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认识能力等诸多因素,是构成儿童产生错别字的主观原因。 (二)客观原因 1、汉字本身的因素。汉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字形差异多变,这些因素客观上给儿童的书写造成一定的困难,容易出现错字。比如:“春天”的“春”下面是一个“日”,虽然在教学时,我就强调了下面是“日”,但效果并不是很好,仍有很多人会写成“目”。 汉字同音字、形近字多,据有关统计,汉字平均每一个音有同音异形字7.73个,这就造成儿童在书写时常用同音字替代,容易出现别字。 2、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儿童课堂识字效果的关键因素。例如,没有根据儿童知觉精细的特点,对汉字字形做必要的分析,像“碧绿”的“碧”分解成“王、白、石”;没有根据儿童记忆规律,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还有对字义缺乏必要的解释,一味让学生进行机械地抄写等,都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识字效果。 三、预防和纠正错别字的几点做法 (一)方法巧妙,务求实效 牢记汉字,方法要巧妙,在我的平时教学中,曾尝试过以下几种记字方法: 1.谐音记字法 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常出现左右不分现象,我利用右和肉的谐音帮助学生记忆,即:张口吃肉(右)。学生从此就牢牢地记住了左和右。 2.顺口溜记字 在我的平时教学中,对于学生易混淆的字,常常根据他们的字形特征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1)横戌点戍空心戊;(2)中间有点仔细辨,中间有言来分辨,中间有瓜长花瓣,中间丝线扎成辫;(3)张口己,半口已,闭口巳等。顺口溜记字,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学生喜闻乐见,识字效率高。并且他就好象是识字教学中的调味剂,在枯燥的识字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3.归类记字法 归类记字法是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对汉字进行分类识记,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其中蕴含着许多构字规律。有时,学生产生错别字是由于不懂汉字的构字规律,或不理解字义造成的。我在网络上和自已教学中亲历过很多案例,如:把“暖”的“日”字旁写成“目”字旁,又把“眼睛”的“目”字旁写成“日”字旁。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暖”是因为太阳照耀而变得温暖,与“日”有关,所以应该是“日”字旁,这类字有:明、照、晒、晴、昨、时等;“眼睛”与“目”有关,所以是“目”字旁,这类字有:睁、眠、睡、眨、盯、瞧、盼等。归类记字法是目前教材书提倡,语文教师最为常用的一种记字方法。 4.挑肥拣瘦法 也可称之为记少留多法。如学生对含有“辶”和“廴”的字常分不清,其实从“廴”偏旁的字常用的只有“建、延、廷”三个,其余记住全是“辶”不就可以了吗! 当然,记字方法很多,如儿歌记字法、谜语记字法等等,我个人觉得记字方法不求花哨,但求记牢,快捷而有实效最为重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积累形成的经验方法最好! (二)勤能补掘,熟能生巧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对汉字进行强化巩固训练同样重要,并不是每一个汉字都可利用方法记牢。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只要对易错的字多写多练,对错过的字定期重温,预防和纠正小学生错别字并非难事。传统的方式、方法未见不好,管其是机械记忆还是硬性记忆,把字记牢,才是关键。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勤能补掘,熟能生巧。” (三)字典常备,学习无忧 记得刘正生老师在习作语录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字典是老师,但老师不是字典。教学生会使用字典才是老师的职责。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阅读量不断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确定的字经常会出现,当学生遇到生字之时,如能及时拿出字典查阅,扫清障碍,对于增长学生识字量,提高阅读能力十分有效。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查字典方法,养成查字典习惯。在我的班级,学生书包里必备一位无声的老师——字典。课堂上,当学生遇到不会写,或是叫不准的字向我求教时,我常言:我不能决也,请问他师!孩子们总是慧心一笑,痛快取出字典以查之。我想,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勤查字典的严谨学风,查字典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了避免学生写错别字的有效途径。 (四)众目睽睽,非准勿书 在小学生心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效仿程度,远远超过了家长,那么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吐标准音,写规范字,具有“非准勿言,非准勿书”的专业操守。平时多积淀记字方法,熟悉现代汉字规范化的相应内容,从自身做起,成为正确书写中华汉字的典范。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减少和消灭错别字,然,此举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努力提高自身对中华汉字的学养和素养,上下而求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