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00:18: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

                 ------有感于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的讲话谈深化学校文化建设

                         呼市玉泉区石头巷小学  刘月慧

   按照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统一安排,近期通过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我有幸亲闻陶先生的报告,使我对学校文化建设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也有许多感悟和体会。陶西平先生曾任北京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现任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 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名誉主席等。曾主编《教育评价辞典》,《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丛书》,著有《让失败率为零——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一路走路来——陶西平教育漫笔》等。

   陶西平先生讲“学校文化是指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习惯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学校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是的,一所优质学校的稳定性在于形成了优良的学校文化,它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陶西平先生讲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有学校文化即有个性,没有学校文化就没有个性。学校的共性是核心价值取向、是社会接受的基础,学校的个性是附加价值取向、是社会选择的基础。陶先生说,现在个别学校有一种现象,即“有建筑、没文化”,或者“有知识,没文化”。校园里大楼修得好,学生升学率也高,但没有文化底蕴,所以叫“没文化”。陶先生强调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学校文化和理念建设的重要检验尺度,就是学校里的师生是否充满了学习、工作、合作和自我发展的激情,这也是文化建设重要的目的和作用。所以,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提升师生理念的认同感,增强师生的成就感,引领师生的正确价值取向,加强师生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师生高度的热情。”聆听陶西平先生的报告使我切身感受到了作为一所学校,拥有属于自己的办学文化特色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实施是多么的重要。

一、创建高品位的学校文化

    我更深刻认识到一所学校要创出品牌,办出特色,就必须有高品位的学校文化作支撑。因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旗帜,是学校的灵魂,它凝聚、引领、鼓舞、熏陶着师生共同发展,是学校师生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是一所学校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成长发展的魂,它是决定学校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一所没有文化根基的学校是一所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一个不注重文化积淀、传承和发展创新的学校领导,是一个缺乏发展眼光和发展底气的管理者。

一所学校不管历史长短,一路走过的历程都是一笔财富,都是不可再生的教育资源。而这种资源、财富就孕育着一种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传统中挖掘,从实践中提炼,从未来的期望中设计,孕育出超越历史与现实的文化。这样才能凝炼出先进的学校文化,才能有力的推动学校的前进和发展。

陶西平先生讲“学校文化建设当中,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贯穿在学校各项文化建设当中的灵魂。学校理念指什么?指在学校的传统、经历、文化积累的过程中,和学校历届管理人的领导哲学融合在一起孕育而成,并且经过了有意识地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出来的价值观体系,由办学宗旨、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学校精神等来反映这个学校的价值观。而构建学校理念的目的就是要明确学校办学主体思想,树立正确的方向,用它来引领学校的发展,凝聚师生的人心,塑造学校内外的整体形象。”比如,常州市湖塘桥中心小学在上个世纪也只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心小学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当年生源短缺、师资流失的薄弱小学经过短短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蜕变。“平民教育优质化,优质教育平民化,”的办学理念,平民教育的实施载体在课程,平民教育的实施场所是课堂。平民教育的实施主体是教师。这些无不励志师生精神,达到行为与活动的校园文化整体构建。就是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从而积淀成特色文化,打造出品牌学校。

二、形成办学特色

集团化的优质平民教育阶段,成立湖小教育集团。从一所学校的优质到一个团队的优质,浸润的是一种文化。从一个团队的优质,到一种文化的弥散,传承的是一种思想。北校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南校区——省德育特色学校,清英外国语学校——语言文化特色,花园小学——省书法特色学校,周家巷小学——科技教育特色小学,大坝校区——棋院文化形成一校一特色,避免千校一面。

学校办学特色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育,它经历一个从外到内,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校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孕育着文化,文化资源及其载体随处可见。为此,构建校园文化要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抓起。打造独具特色的课程文化。构建学校文化就是要扎根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融入师生日常生活,学习生活。融入到学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把校园文化变成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的潜在文化课程,作为提高师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引领师生向高雅的文化层次发展。

三、依托文化资源,挖掘学校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领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校园文化必须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文化资源,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石头巷小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深受着独特的地域石文化的熏陶,石头巷坐落着全市最大的石碑市场,学校因此得名,石头蕴涵着“坚强、踏实、朴真、磊落”等丰富的精神内涵,为此,我们决定依托地域资源优势,拓展办学实力,以“石”引领构建特色校园文化,通过文化浸润,增强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通过本次学习、总结和思考,使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终身学习,提升办学思想与理念,与全体教职工携手共建一种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起宽松、清新、有人情味儿的学校文化,让学校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石小“磐石精神永驻”办出文化特色。创建校风优良,人文浓郁,学生青睐,家长信赖,社会赞誉的精品学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12:42 , Processed in 0.01738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