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妇德女道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10:23: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妇德女道---妇德女道为世风的源头之研究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之谓道。夫妇乃人伦之始,而女子实国民之母也,男主外、女主内,男立乾元,女本坤道,乾刚坤柔,而造化生焉;男子成家立业,志在四方,而女子主持中馈,孝慈和顺,实行家庭中,其责任较男界为尤重。家庭之兴衰,子女之贤不肖,人生和乐,天伦幸福,都在女界之间也。谚云:“一辈子无好妻,万辈子无好子”。咳!女道妇德之关系家庭、国民、世风啊!该如何的大呀!然则欲子女好,家庭和,世风善,社会良,非由女子道德实行不可也。有贤女,然后有贤妇,有贤妇,然后有贤母,有贤母,然后育贤子女,而造就贤国民,成立强国家。虽是小小一女子,而风化国运系焉。有孟母之教,而成孟子之圣;有岳母之教,方成岳夫子之忠。古圣先贤之所以成立者,悉由贤母教育之根基也,是则办女子教育,而注重妇德女道之实行,不当为急务之问题乎?所以德育思想家王凤仪先生,于转移世风,实行道德之初步,即首办女子义务学校,提倡女子家庭教育,乃由根本下手之方也。王凤仪先生曾曰:“这世风坏呀,多半是由女子不明本分,失了重大责任,不但不能助夫成德,教子希贤,养老孝亲,等等实行,而反累夫成罪,作破家坏品的中坚分子。现在要打算世界好哇,还得由女子好了起头。况且这天时世运,非由女界播转世风不可呢,应该女界的成圣成贤,度世化人,出苦得乐,大放光明的日子到了。”所以王凤仪先生,讲演道德,首重家庭教育,尤提倡女子道德,诚得世风源头之本也。
  家庭问题的研究
  家庭之组成,为夫妇、子女、兄弟、姊妹、妯娌、父母、祖等名份,联合而成立的。要先天家庭,志为根,意为用,各尽其伦常之道,各安其本分之位,和乐且耽,有何说呢?咳!若像后天,争贪搅扰的家庭,不明道义,不安本分,眼光如豆,那问题就多啦,这是心身界的家庭,落苦海地狱中了。所以有“清官难断家务事之谚语也”。王凤仪先生专研究家庭教育,照破家庭的黑暗,唤醒家庭的愚痴,使人人悔悟自新,出苦得乐,了罪成道。苦口婆心,慈悲广大,详细考究,指明道路,如暗室明灯,人人得光明快乐之幸福矣。所谓姑娘道、媳妇道、妯娌道、姑嫂道,又父子道、夫妇道、兄弟道、朋友道,又有继母、婆媳、孀妇、等道。发明至精至详至真至切,能令人所闻者化,改过行善了病除苦,无不好之人,无不乐之家焉。然而道是行的,不是说的,道重实际,不尚文字。如欲得家庭和乐,享人生幸福,非亲身久练实磨不可。盖道理非由实行实作,难得个中真味也。各道有修齐语录,理真语实,言之最详,录之笔记,未便赘录,不过仅撮要句分记于后,以备自修补忘云耳。

  姑 娘 道
   姑娘当性如棉,以志为根,要心存众人好,身有补助力,提满家庭和乐,做一家中的贵星。这就是王凤仪先生,发明姑娘立身行事的道德。何谓性如棉?盖棉之为物,具有五种好处:(1)温暖、(2)清洁、(3)柔和、(4)平等、(5)绵长。这五样,是棉花的天然善性,本来面目,由道而生,以德而化,故姑娘性当取法如之也。夫人之心性,因秉赋之不同,各有一偏。
  第一是情重心热者:偏于热度太高,遇境沾着,牵恋狎爱,以情悖礼,为姑娘大病。而意志淡薄者,又心寒意冷,面剑言霜,则又失之太凉,未免孤立寡合,亦非正道。故当效法棉之不凉不热,不冰不炭,四季常春,中和可亲可敬的样子才对。况以生理学来论,性太热者,将来为媳妇后,生子多不易存;而性寒冷者,又多不易生长。此亦伦常大事,不可不省也。
  第二是姑娘当意清似水:身洁如玉,不沾不染,明白自然,性、心、身、三界分明,才算得其本分。性界要无恨、怨、怒、恼、烦的五毒;心界得去贪、瞋、痴、慢、疑的思虑;身界要除吃、喝、穿、戴、阔的嗜好。这谓三界清洁,这算真正卫生。必如棉之不洗不漂,不待人工,自然纯洁之天性为妙。
  第三是棉的柔和性质:如水一般,随方就圆,随大随小,素位无争,圆通不着。当姑娘也当柔以养性,和以待人,不争不贪,无意、无必、无固、无我、为对。
  第四是当学棉花的平等性:无论贫富贵贱、贤愚闭达、士农工商、一律看待,是法平等。无分高下,乐道安仁,不计不较,存菩提心,无分别意,就是姑娘本分。试想那棉花罢,富人买去可以温暖,而贫人买用就不温暖吗?不是的,士人做衣,可以御寒;而农人做衣就不能御寒吗?不是的,你拿它做帽子用,顶在头上可以;你拿它做鞋子,踏于脚下也可以。这就是棉之平等善性,姑娘当效法之,以除好高务远,嫌贫爱富,伤品离异,时髦浮荡之病症也。
  第五棉有绵长善性:姑娘尤当效法,棉能拍之如饼,纺织成线,绵绵永存,一贯不断。为姑娘的,立身处人,也当庸常不变,见异不迁,不能行东就西,昨是今非,亲近了不得,忽而又疏远不得了,猫一天狗一天。哈哈,那就失了姑娘性如棉的本分啦。大家要想一想,向本身归一归,善则加勉,过则改之,存成行持,化和如一,则道得矣,此姑娘性如棉之例也。
  她若棉白似金、棉柔似水、棉立似木、棉暖似火、棉实似土。棉具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真阳性,而为五行之精华所聚萃,参而得之,道在是矣。人人可学之成圣成贤,特姑娘而已哉。
  何谓志为根呢?根者固定之喻,志者八风吹不动之意。志为根者,即当遇利、衰、得、失、或称讥、苦、乐、之来,我则如如自在,不动不惊,若根扎于地之固定之谓耳。试想世人不为八风吹动者,十万中能有几人。若能志为根,那就是佛国的人了。提满家者,当提满家中各人的好处,也就是心中常找众人的好处,能见众人好,我性自然好了。身有补助力者,要殷勤不怠,侍亲助嫂,看护侄男侄女,兄嫂之愚鲁者,提倡补助之,这谓身有补漏助缺之力。姑娘若能依此道,而身体力行之,该有何等可敬可贵呢,和乐家庭光荣门楣,岂不是一家的贵星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沙发
发表于 2014-4-18 10:23:54 |只看该作者
      媳  妇  道
      媳妇性如水,意为根,性如水者:如水之柔和,不生急躁性;如水之就下,不有高傲行;如水合色合味,随圆随方。夫家或士农、或工商官,先助其孝悌,然后按其职业助之。如适于士,助其勤读,志在圣贤;适于农,助其节俭劝其殷勤;适于工,助其善事利器,无虚勿假;适于商,助其公平交易,童叟无欺;适于官,助其忠主爱民,省刑薄敛,夫既助起,再助夫教子,扬名显亲,此性如水随圆随方之道也。意为根者,以乐为主,无论遇何境域,不许有忧容愁色,夫愚丑,或种种残疾,或极贫极贱,皆要认命,并以喜色侍翁姑,以屈己睦妯娌,此意为根以乐为主之道也。性既随圆随方,又以乐为主,再存家人好处,家庭之间,雍雍睦睦,乐既无涯,家必昌盛,蒸蒸然而日上矣,贤名传于乡里,善名达于远方,父母光辉,兄弟快乐,媳妇道尽矣,真可谓托满家之喜星也。不然一不随心,即生怒色,稍有拂意,大发怨言,以吵闹为本分,视争贪为当然,不奉双亲,不敬丈夫,妯娌因之不和,子嗣遂以不教,所谓丧门星者是也,恶名远震,娘家含羞,必遭天罚,难逃贫贱,或己身不壮,或子嗣早夭。为媳妇者其铿诸性如水,意为根,存家人好处,方得媳妇之真道,且不累婆娘两家堂上之心矣。
       毓麟附歌:
      媳妇道,媳妇道,切磋磨,务要早,性柔和,勿烦躁。养亲教子你有则,齐家治国好不好,功圆果满报应昭,子贵亲显养你老。



      老 太 太 道
      老太太当以志为根,性如灰,兜满家为己任,比作一家的福星。立志不动,诸事莫管,一切无愁,知足常乐,全家托福得享平安,所以比作福星。
      灰之为物,平静比老太太的态度,温暖比老太太的气象,毫无火性永不生气,昔日奔忙,今宜静养,不用挂念儿女,不用计较儿女孝与不孝。又如灰之冷静,千万不要灰中带火,有伤老人养生之道。
      老太太若不舍心,劳劳家务,喋喋语言,不但己身受苦,且显得子孙不孝,不但己身耗神伤生,且长媳妇的依赖性,学不出家政来,永久无人代劳,有误大事。
      又有老太太,劳心费力,专为顾赡女儿,因此把大家里的东西,吃的用的,瞒着昧着紧忙给女儿送去,惹的儿子媳妇都眼巴巴的像防贼的一样;又因疼女儿的缘故,疼外甥比疼孙子还要偏向,媳妇本是异姓人,见婆婆偏疼便生烦恼,婆媳不和,往往此为最大原因,这是老太太的通病。
      还有嘴碎的老太太,专好到处告诉儿媳的不是,儿媳听到耳里,就老羞变恼,还有老太太好以己之长,比人之短,闹的媳妇女儿都不敢效劳,还有老太太好吝财,到老做看财奴,岂不知白费心,到教家政上多添一层滞碍,这也都是老太太的通病。
      老太太的眼光远大的,心意亦平静,对家对外,常想人的好处,无长无幼,一视同仁,存心养性,以娱天年。儿女问到的话,随意训导,问不到亦不多管,本身的后事,亦不顾虑顾去永无牵挂,自然福寿全归,所以说老太太志为根。
      居家老太太,志界性如灰,八风吹不动,无事笑微微,常提全家好,省事又省非,中央戊己土,福星照光辉,慈祥能纳福,家政一旁推,年迈交冬季,保养性天魁,撒手一场空,四方本无为,闲谈因果话,天理示勿亏,忍让波罗蜜,无争大智慧;有等老太太,火炭埋小灰,劳劳心不舍,头头显能为,又是掌家政,又是管是非,子女难尽孝,看助反相摧;也有偏嫁女,外孙胜己孙,爱女而远媳,因此起纠纷,好说儿媳短,媳嗔少孝心;女是出门水,媳是自家人,留宗克尽孝,羹汤拜孝真,老人定本位,全家福临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板凳
发表于 2014-4-18 10:24:07 |只看该作者
  女子为家庭中福喜贵三星之说
  闺女为一家之贵星,欲当好闺女,须得提满家,知家人各长处也;媳妇为一家之喜星,欲当好媳妇,须得托满家,家中每人不是,均认为自己身也;老太太为一家之福星,欲当好老太太,须得兜满家,家人有不是处,尽归己身也,此妇女三纲领也。

   当姑娘之法则
  志向为根,性柔和为主,以恭敬人为要务,在家为客,性不要散,故闺女性形如棉也。

  当老太太之法则
  老太太志要坚,意要乐,心要放大,身要稳,故性如灰,不能为事物摇也。

  当媳妇之法则
  为媳妇者,以意为根,性柔为本,性如水形,随方就圆。身居长,应以大意包涵,身居幼应以恭敬为怀;大意者,人之道也,恭敬者,义之道也,事物处处要好者,神光现于外也,事物处处知足者,神光存于内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地板
发表于 2014-4-18 10:24:21 |只看该作者
妯  娌  道


  妯娌失和,皆因争贪,从未出嫁过门时,就先探问夫家有房产土地,买卖及浮财多少,兄弟几人,翁婆年纪多大,是否还能生育,大姑小姑几个,全家老分同居共有几份子,简真把夫家的家资,早估计分配的明白确实。所以一过门来,心目中唯一的事,就是夫家的财产,凡有妨碍自己将来利益的,都加以敌视。妯娌本是立于利害不同的地位,又适当其冲,果能保持均势的局面,尚可敷衍周旋,落个假和平,倘遇着大大小小利害的冲突,便一触即发,无术遏止的。
  要妯娌根本亲爱,先拨去贪争的病根,就是妯娌要明白分人不分家的好处。妯娌要能把调唆丈夫分家的工夫,换成助夫另置家业,各个自立,各个离开,老家承受的田产财物,悉听老人自由处置概不过问。俗语常说:“好女不贪嫁时衣,好儿不图祖遗产。”如此妯娌永无争点,嫂念弟媳年幼随时协助,弟媳感嫂子情谊来往联欢,或共同促进学业,或组合一切工作,绝无再有为半丝半缕起争端的事,才是妯娌的本分。
  妯娌贵合欢,友爱兴家园,堂前同尽孝,嫂忍妹亦谦;妇当随夫意,骨肉本相连,情深亲姐妹,同寝又同餐,姐妹两姓人,妯娌一坟园,亲爱须互助,互相教子男,立业不争产,分居不分田,争贪全打倒,让产是名贤,学识如高尚,互相补益焉。性理太不贤,未等她过门,产业算了然,能分几亩地,能得房几间,到家就争搅,吵闹妯娌间,嘴奸活懒作,一味讲吃穿,识高娘富贵,妯娌厌满烦,喜星变丧门,累夫大不贤,或因争衣物,或因花零钱,小孩狗打架,老少待他偏,摘下近视镜,看近不看远。哈哈真可笑,父母教育关,学道能悔过,改过即圣贤,妯娌行悌道,芳名万古传。


                                                                    姑  嫂  道
       姑嫂的关系,是性情上的结合,倘或失睦,纵为贪争,也非主因,多半由于嫂子初过门时,姑惯在父母面前,说嫂子的长短,种下恶因,此后积疑生怨。姑挟母,嫂恃夫,牵动母子也伤感情,姑嫂同负不孝之名。姑当嫂子于归之初,嫂子多所倚重,唐诗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是描写嫂氏入门初求小姑的情态,姑于此时即以诚敬亲爱待嫂,应当告诉的便详细相告。至于女工操作,小姑宜身先领导,并在父母前诸多维持,嫂嫂未有不感激者。姑有所需,不待婆母说话,早替她办到了,宜室宜家,姑嫂全能尽孝,才是姑嫂之道。
    姑嫂由名分,而生情义,虽为异姓而同居,终为异姓而分居,姑为半宾半主的位置,为婆母最信爱的人,所谓“姑娘是母亲的心尖呢。”故对小姑,当行友爱之道,提她好处,遇有应用物件,备置嫁品等时,应首先提倡于夫前,急为购办,非特和乐小姑之意,亦以孝养婆母之心也,和小姑,自能和婆母矣。至小姑当找哥哥之心,体手足之义,而恭敬嫂嫂的,于嫂嫂初来时,家政事务习惯物品等事,多不熟练,姑则殷勤领导,帮助一切,则嫂必感激,而相敬相爱。唐诗云:“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就是描写嫂初进门,求小姑时样式。彼此当思,嫂子即是从前在娘家的小姑子,而今日的小姑子,就是来日的嫂子,因果循环,应当相敬相爱的了。不过有想不开的,嫂挟夫权而凌姑,姑恃母势而虐嫂,结果因姑嫂不和,酿成母子不和,其不悌不孝敦甚焉。况姑当思将来出嫁,不能久在母前,是宾客地位,何必不为好人,留来日的人缘呢。至嫂嫂当思姑不久在家,礼当优待她,而对出阁之大姑,尤当时相接问,爱惜甥女,既圆夫君手足之义,又尽孝姑之心,乃贤孝人也,这是姑嫂的本分。尤当于母前,常提母亲如何爱惜嫂嫂,与哥嫂间偶有失睦,曲为说劝;对嫂嫂的子女,亦当待看教导,如此实行,再互相勤学勤勉,不为两方传恶话,送毒水,损害家庭,其家必昌,出大贤大孝的子孙。而姑娘必聘到良好家庭,做个贤良的媳妇。若家庭人口众多,姑娘对各位兄嫂叔伯之间,尤当善为提好圆情,俾毫无隔碍,这是实行提满家的贵星姑娘呢。“提众人好的,必享众人的福”,何乐如之。



                                                                       婆  媳  道
   婆媳都是异姓人,徒以名分的关系,求其处若母女,本非易事,常见恶婆婆,虐待童养媳,人所共愤。实因从前亲权过重,婆以母位,虽有分外凌虐行为,不则对于子媳,宠爱过度,养成娇懒,反恩为怨。不则子媳众多,偏疼偏爱,皆因不按教媳初来的本旨,定严慈兼施之义,语云:“娶媳防老是教孝的成绩。”是在婆母善自教导,不宜苛责媳妇的不是。
   媳妇与婆母,本无母子之亲,以礼教熏习,虽极悍鸷不馴的媳妇,亦不敢公症然无礼,亦不忍弃而不迎。近年夫妇旅居在外,儿愿顾养,媳或异意,欧化所播,诚恐滋蔓,抑考其病的结,仍是妇女依赖性的作用。媳妇若能独立生产,敦于孝道,将以迎养为己任,不但媳妇的本分充分尽到,未来社会的妇女模范亦算做到了。
  婆媳虽系异姓的人,然以伦常骨肉的关系,相依终身,修戚与共,虽系异姓,而同宗墓,养老送终,较女儿为尤切近。你想啊,女儿是人家的人哪,谚云:“嫁出门的女儿,如泼出门的水。”女儿尽她自己媳妇道,孝她家自己婆母去了,挂念她和为呢。要能此理明白了,婆母就爱媳如女,实行慈道了。为媳者当知媳妇道,行媳妇的本位,奉养承欢,实孝翁姑,正是助夫成德,过家的本然道理,宜室宜家,所谓贤媳也。孝亲之道,当孝婆母的性、心、身、三界,爱其所爱,行其所欲,乐其所乐,勤劳功苦作则是矣。至若婆母,虐待童儿媳,或替儿嫌妻,或宠女贱媳。咳,那真是野蛮民族,不开化,不学道德,腐败社会的现象呢。语云:“教妇初来”,这也是真道哇。当媳妇进门之初,即当知其五行的性质,将家政家教家事工作物品等等,指教明白,使媳妇遵从家道,循规进行;不明白处,善为教导,惜爱保护并渐渐将家务托出,实行老太太的道,享老太太的福就对了。然亦不可宠爱过甚,养成娇性之病,逢人说媳妇孝行的好,就是要孝道,享福的法门呢。总之媳妇婆婆,就是实行老太太道与媳妇道。遇境遇之不同,而道亦变通实行,非可拘也。有说现今潮流,维新女学生,多好高骛远,娇侈自大,轻视伦理,不讲孝不孝的,这是新文明的短处吧?岂知学高品雅,托起愚人是贤人,况知文即达礼,有经济独立之能,尚克自尽孝养之全部,这正是新文明的长处,非可一概而论也,神而用之,存乎其人耳。最后说句实在的话吧,无论男女,或智或愚,其处世过家,如能入道德讲习班中,传习传习,若不实行得乐享乐,我敢担保的,勉旃。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5#
发表于 2014-4-18 10:24:35 |只看该作者
当继母后母之法则


  孀妇出门为母后,当继母者,对于前房子女遇有不是处,须在背地时开导子女,不准在他人面前,说子女的不是。为后母者,待前房子女,只准夸子女好处,不准说子女不是也。


继  母  道


  继者绪也,即继续前母,实行母道,这就对了。纵有前生儿女及媳妇等,你诚心诚意的,用爱护慈祥心以感化之,一分阴私不存,不但子女亲近,尽孝,或有盛于前母呢。至诚天尚感格,拿出来真心,待遇儿女,其子女万无不亲近之理。否则你要阴毒险恨浮燥轻忽,虐待前子媳女孩等,那是违天背道,就不对了。凡事全有阴阳善恶两面,行善福临,行恶降殃,慎而知择焉。

与继母当闺女之法则


  继母前闺女,应始终抱义字为主,母有不是处,不准与外人言之,女可背地谏诤母过,但必视母欢悦时行之,以拢神气,父与母三方俱圆足,则闺女孝道尽矣。


孀  妇  道


  为孀者,当知守节之志,冰清玉洁为本,冰者寒也,与世间人和光混俗,身居于世,心性超出世外,渐渐了脱尘凡,在尘不被尘染,自然一物不沾。清者明也,看破世间一切凡情,人生一世,梦梦成空,守节之清,妄念不生,万缘消灭,终朝乐道守道行道,清明心性,不被外物所牵。玉者白也,白圭无玷,美玉无瑕,心性能如白玉之白,消除一切黑暗,自然性中大放光明。洁者不争不贪,人能如是,立身实行,久之无争贪之念,正念存真全体现,十方普照即如来,要能久久存诚,自然就超凡入圣之境也。为孀者,能行此道,可为后世法也。
  孀妇守节是小康时代的阃范,为妇女立榜样很要紧的,要以志为根清性修命冰玉芳芬为贵。翁姑在堂代子孝亲,还要学个“画荻教子”的欧母,留名百代,真是佛心侠骨人神共钦。现当大同开幕,进一步的工作,要牺牲一切舍家为社会服务。昔有贤妻,今为志士,此全在个人志愿,圣人立法初不强人所难,以免有始无终。若大同世界莹独皆有所养,礼法也渐开放,孀道不似往时之苦,况大同世界,时和年丰,人种优良,福寿双双,自无孀妇,不用再讲孀妇道。
  孀妇亦当率性真,节烈励松筠,替夫教子孝双亲,美名白首新,欧母训,非常人,大宋展经论,冰清玉洁自神通,明哲保其身。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6#
发表于 2014-4-18 10:25:12 |只看该作者
姑娘道(做女学媳)


  我国女子,自古讲三从,是姑娘在家从父,出阁从丈夫,晚年从子。如今把三从变成三赖了,就是终身倚靠别人,不能自立的。现在发了一线的曙光,不但能读书,与男子一样。此外像那女子参政啦,女习教育啦,女子职业解放啦,又是什么女子享有遗产继承权啦。这些问题都是极重要的,但是于做女学媳的问题,却没有人提倡,因为做姑娘的时期,预先把那个做媳妇的道理,练习明白,到了出嫁以后,决不至于感受困难的。今天所讲的姑娘道,就是这点关系。
  (一)、对于父母应学的,父母爱女儿,是很亲切的。而女子的天性,大概富于感情,而弱于自制。所以在父母之前,不免恃爱撒娇。做父母的不忍拂逆其意,遇事总要随从她。这样就免不了养成一种娇惰的习性,有所要求,一不随意,便生气使性,不达目的不止。恼、怒、恨、怨、烦,就一齐发动了。我劝当姑娘的,对于父母,除了孝三界以外,最重要的,是有个亲、爱、诚、敬的工夫。因为父母对于女儿,是至亲骨肉,大多十分融洽的,所以她的言语行动,都可以十分自由,而不受拘束,若出嫁以后,就不同了。譬如旧式的大家庭,则上有翁姑,同辈有妯娌叔伯小姑等人,是不相识而性情各异的,又是同居而利害相关的,无论言谈举止,都非慎重留意不可,所谓“隔重肚皮隔重山”不像当姑娘,和同胞骨肉的,能相谅解了,若因言动失检,惹事招非,不是空讨烦恼吗。女儿对父母,若能养成了优美的习惯,将来出阁,对于一切,就不至于感情不合调的痛苦了,这是女儿在父母跟前,学侍奉翁姑的道。
  (二)、对于兄嫂妹弟应学的,兄嫂弟妹之间,最要互相和睦。常见有些女儿,仗着父母爱她,或挑拨是非,构成姑嫂的猜疑;或匿怨不忘,酿起手足的恶感。父母爱女,每多偏袒,以至养成傲慢自大,刚愎不逊的习惯,遇事相争,不能丝毫忍气,见利必贪,不能丝毫吃亏。就有不干己事,也要从中播弄,两头蛇的姑娘,大都如此。等到惹起风波,牵累别人,她却袖手旁观,幸灾乐祸。这种行为,在姑娘时期,固然有父母保护,一到出嫁之后,举目尽是生人,绝没有能够为自己做保护符的。这时稍有不如意,便觉身在牢狱,百般难过,处处都不免要感到孤单和忧闷的。由此看来,当姑娘时代,要提满家,找这一家人的好处,应该知道,现在的姑嫂关系,就是日后的姑嫂关系,现在你对嫂子如何,后来小姑子对你就如何。娘家的兄弟姊妹,无异于婆家的伯叔妯娌,这时不妨取实地练习的态度,以真信义相待,以大度量相容,养成家庭间和睦亲爱的空气。这就是对兄嫂弟妹,学成处伯、叔、妯娌、及大小姑的方法。
  (三)、养成俭德。姑娘在母家,对于经济方面,不负责任,她们生性,好美好奇,一味的崇拜时髦,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及至出嫁以后,对于家庭经济,是负绝对或相对的责任了。但对于她的恶习,仍是漫无节制的浪费,因此而惹起家庭间的冲突,往往自己受苦。所以最好,当在做女儿时期,养成俭朴的美德,不争不贪,免得出嫁后感觉困难。
  (四)、练习家政。现在一般青年女子,发了一线光明,都很热烈的向学校里,和男子争兢求学,这虽是一个好现象。但女子出嫁后,是要担任家政的,假使当姑娘时期,没有相当的练习。到了做媳妇时候,必定感觉不惯,而且不解家政为何事。许多新式女子,常因这个缘故,不得丈夫和家庭的欢迎。更有许多新式女子,当订婚时,竟以不理家政为条件,这个缺点,不但做女儿的要注意,就是做父母的,对于未出嫁女儿,也应教导她练习家政。因为女儿在家,和她母亲相处的时候最多,她母亲也愿意用她帮忙,这就是她练习的机会了。她母亲现在所处的地位,所做的活计,她将来出嫁后,都能做到轮到。在主妇与母亲的地位,一切治家之法,如经济的支配,物件的整理,仆佣的管理,和子女的教育指导等事,都是在他范围以内的责任,为女儿的,可以随时帮助母亲,且可在旁静心观察,作将来生活的预备。但是现在当父母的,对于女儿,有个普通旧习惯。说“女是娘边客”,他们以为女儿,是脸向外的人,终是别人的,用不着去怎样劳心教训她,并且以为女儿出嫁后,将要受种种的拘束,趁此未出嫁,应当尽量的优容她,放任她,娇惯她,让她快乐一场。这种见解,确实是谬误极了,我要向有女儿的人,进一句最后的忠告“就是做女学媳这句话”,是姑娘道的本分啊。
媳妇道


  学生是媳妇本分,今天要讲讲媳妇道,这媳妇的四柱。王善人说:“媳妇性如水,意为根,托满家,为一家的喜星。”这性如水怎讲,是水性就下,又最柔和,当媳妇的,也得矮在众人以下。俗语说的:“大姑娘,小媳妇,须柔柔和和的,托起一家来,就是一人有福,托起满屋。”意为根,就是快快乐乐的,为一家之喜星。人家不说是,娶媳妇赛如接神,咱们要真能当个喜神,这才够个媳妇呢。媳妇应尽的道,就是上孝下教,中间要和睦,对于大伯小叔,要行悌道,对于大姑小姑,要相亲相爱,那上孝翁姑,得要孝翁姑的三界。什么叫孝三界呢?就是孝性、孝心、孝身的说法。孝性是怎么样呢?那老年人,性都贪吝,就象那古来的周才美,他见儿媳能治理家政,叫到面前,告曰:咱家这杆秤,其杆是空的,中间灌上水银,要往外秤物,把水银倒秤毫脐这头来,物体就重了,要往里秤物,把水银倒秤杆那头去,物体就轻了。咱家这面斗,趟子上有窍门,一面是鼓心,往外量粮,它就少;一面是洼腰,往里量粮,它就多,你要记住法门,如此做去,必能发财。儿媳说:如此做法,心术不好,恐生不肖的儿孙,连我的名誉,都随从败坏,我是不肯作的。问她翁父,此法使用多少年了?翁父曰:二十多年。此后往外出的,往外入;往里入的,往外出,偿还二十多年,方可低已往之过。其翁贪性,由此感化;古有乐羊子,在外求学,家贫妻孝,有一天邻家鸡,飞到园中,她婆母杀而烹之,其妻对鸡不食而哭泣。婆母问其故,她很悲伤的说:“家贫无钱买肉,令婆母食邻家的鸡,实媳妇不孝之罪。”婆亦弃鸡不食,这都是孝性的媳妇,不敢阿意曲从,陷翁姑于不义之地。(再按五行性,讲讲什么性,用什么法,尽己性以尽人性。)那孝心是什么样呢?譬如翁姑有不是,未必不怕别人知道。当媳妇的,直接就说出来,翁姑的心能愿意吗。必得旁证曲引,讲古比今,要使翁姑觉出是劝导,而别人不觉其劝导,这才算孝心呢。翁姑有过错,也怕媳妇耻笑;当媳妇的,偏要指出来,翁姑的心能安稳吗。必得下气柔声,指桑说槐,要使自己知道是谏诤,而翁姑不知其谏诤,这才算孝心呢。此外再能敬其所敬,爱其所爱,像那老小叔子,老小姑子,是翁姑的心,当媳妇的,能亲之爱之,这不就是孝翁姑的心吗。至于孝身一节,因环境不同,更有难易之别。富贵的翁姑,出入起居,有当差的跟随,有老妈子侍候,要穿好的,丝房有些绸缎呢绒;要吃好的,厨房有些山珍海味;住的有大楼,出门有电车,当媳妇的,不费吹灰之力,就得翁姑的欢喜。贫贱的翁姑,少吃无烧,难以孝养,离了白发夫妻谁与言笑,除了青年儿媳,没人扶持,儿子在外佣工,父母在家受罪,当媳妇的,可不体贴此情,助夫以孝亲身吗;健康的翁姑,行走坐卧,可以自由,访亲问友,可以随便;衰病的翁姑,儿子就是手足,不在面前,手足欲动而不能;媳妇便是耳目,不在膝下,耳目就无所见闻,当媳妇的,可不体贴此情,助夫以孝亲身吗。具庆的翁姑,日间有以作伴,相与说长论短,夜里如不成眠,互为知寒道冷;鳏寡的翁姑,庭帷之内,独行踽踽凉凉,形影之间,惟有孤孤单单;问寝视膳,服劳奉养,当媳妇的,可不体贴此情,助夫以孝亲身吗,孝三界的说法,就是如此。以外还有小孝、孝于庭帷,大孝、孝于天下的说法,就像我们学道德的人,不能在家里头,承欢膝下,孝养婆娘两家的父母。惟有舍身社会,劝世化人,老吾以老及人之老,人之父母,即我之父母,这就是大孝孝于天下的道理。世间当媳妇的,听我这一些话,如能孝顺翁姑,和睦妯娌,而且助夫成德,教子成名,真不愧为天覆地载,父母所生呢。
老太太道


  女性生在世上,一生名义不同,当未嫁之前,是一个女子,俗名姑娘;既嫁之后,是一个妻子,俗名媳妇,生了子女以后,是一个母亲,俗名老太太。王善人说:姑娘是世界的源头,媳妇为国民之母,这老太太是国民之母的母,为家庭教育的基础,直接对于子女,负有相当的责任,间接即是对于国家,担了重大的使命。这当老太太的,应该性如灰,志为根,兜满家,为一家的福星。老太太这个名词,是对于媳妇起的,对于媳妇就有应尽的道理,这就是老太太道。我今说一个性如灰,志为根的老太太,给大家听听。我有一个亲戚,姓贾名绵驹,娶妻贾庄氏,年纪都在五十岁以上,生有一子一女,子名维新,女名文明。贾维新十一岁的时候,他父母给他聘定甄孝廉的女儿,名唤淑贞,这位小姐,从小就爱念书,好得她母亲也是个旧式的模范妇人,在这家庭间,所受的教育,无非是三从四德,到了男的十九岁,女的二十岁,这一双两美无猜的小夫妻,就结了婚了。此时贾维新真是笑盈盈的,终日里手舞足蹈,欢喜的了不得。这甄淑贞生得面貌端丽,性情沉静,不独是一腔子女孝经、女四书,她还能吟诗填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在道德会讲道多年,真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女子。对待丈夫,完全是相敬如宾,对于翁姑,能尽孝道,对于小姑,能尽悌道;而且闲暇无事,常和他婆母小姑,讲演道德,甚至于将她婆母,都讲得几乎化性了;唯独贾文明这个女孩子,终日在她父母面前,给她嫂子进谗言。贾老太太,常示其女曰:“你勿为传舌姑娘,遗害婆娘两家呀。”从此后淑贞,一来是守着曹大家的妇道,二来是她小姑终日垫舌,三来见她丈夫无有学问,心上毫无乐趣,把个相敬如宾,就变成相见如冰啦。半年之后,又知道她丈夫,在外边宿娼嫖妓,酗酒为乐,丈夫如此堕落,我活世上,还有什么希望,因为娘家父母在堂,孝心所感,才维持住这条生命;又嫌婆母先是不贤,后来待她很优厚,不然早就寻短见了。于是想一个折中办法,和公婆商量,另给她丈夫娶妻,她往道德会讲道,劝世化人去了。这是老太太性如灰,又不是飞扬浮躁的灰,才有这样的结果。不上几月,贾太太果托媒人说亲事,是开春和堂药铺张家之女,娶过门一看,果然这张家小姐,生来是个木火性,骨瘦如柴,细一打听,是肺病已到第二期了,三天也吃不上一碗饭,贪便宜人家,很觉上算,米珠薪贵的年头,她饭吃不多,就算是常年吃药,好得她娘家开药铺,总用不着婆家花钱,就怕传染肺病,便有灭门的罪呢。从燕尔新婚后,老太太就做了看护妇了,常嘱咐她儿子说:“儿呀,人当认命啊,要立志不怨天不尤人,倘这肺病微生虫,不在我贾家摆籽,已经感恩不尽了。”贾维新无法可想,只得把她送入市立医院,到第二年春天,这位新夫人病势加重,就死在市立医院啦。这一死不要紧,她小姑贾文明来时气了,把死人所留下的衣服首饰及一切瓶镜,都归她管业了。第三房续弦,又是贾太太在乡下,定一门亲事,与贾家本来是有点远亲,她父姓钱名有馀,家财大富,一辈无儿,只有这一个女孩,父母非常的溺爱,出嫁时还有八百亩地陪嫁,虽说是乡下的姑娘,身体强壮,绝不会再有那短命了,贾老太太二十分的满意,这人生得天真烂漫,一天到晚,终是笑不绝声,谁想结婚第二夜,贾维新从睡梦中惊醒,身上觉着冰凉,用手一摸,被褥湿了一大片。原来这位新娘,有走尿的毛病,不独今夜,是天天如此。维新很觉丧气,他母亲安慰说:“也许是姑娘临时出阁,张罗做活,疲乏过度了,不要紧,慢慢就好了。”维新说:“这样的憨妇,能不被人耻笑吗!”老太太劝慰他儿子说:“俗语云,丑夫人、俊奴人。又说:“愚人有后福,这媳妇既然忠厚,日后必生贵子,有我慢慢的指导,不怕她不成个贤妻良母呢!”不料她性质愚鲁,老太太虽尽心竭力领教她,她也不动于心,终日的哈哈大笑,真有媳妇意为根的气象。有一天贾太太,在那里睡午觉,这新夫人一见,竟取了笔砚一副,在老太太脸上,画了一个花脸,像唱戏的包公模样。贾老爷从外边回来一看,吓了个魂不附体,少奶奶反在旁边拍手大笑。老太太知是媳妇做的事,便自己认不是,“说怨我呢,我要不睡觉,她那能掏这个气呢”,遂替她遮说下去。那里知道,贾老爷心中是不能忍受的,又有他女孩贾文明,得过死嫂子的便宜,更打算巧取这八百亩地,从中蛊惑她父亲,替儿休妻,就要找媒人,提议此事。老太太见事不好,不动生色,告诫她女孩文明说:“世间有两头蛇,人见则死,当年孙叔敖,见着两头蛇,则杀而埋之,后来作楚国宰相;吕纯阳驱逐两头蛇,用剑贯死于庙脊上,现在之大吻,即是此物。这姑娘对于父母兄嫂,两面传话,穿插是非,就叫作两头舌的姑娘,世间有这样的姑娘,能吃的路断人稀,你千万不可作这样的人。”又劝贾老爷说:“糟糠之妻不下堂,是休妻尚不可,况替儿休妻,尤其不可了,假使我们文明,出阁后被婆家休了,你我心当如何?”贾老爷一闻此言,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再不提那替儿休妻的话啦。足证这老太太,真能志为根,兜满家,为一家的福星。在这时期,见女孩文明,岁数大了也给她择配出嫁了。又商量老爷和儿子,把这个憨媳妇,送入道德会听听道,或者把那秉性化了,可以返回天性,岂不是好吗。大家商酌一定,遂将她送到道德会去,学了半年道,更有那前方媳妇甄淑贞,从中领导,极力的开解她,讲性率性,竟化了性。甄淑贞行道多年,见她丈夫,习性秉性一概去掉,又在她婆婆,再三劝她和她丈夫重做先天夫妇,她姐妹二人,又遵依嫡庶道各守本分,过那和乐家庭,一年以后,双生贵子。这全是老太太性如灰,一人的力量啊,奉劝当老太太的,学这样道就对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7#
发表于 2014-4-18 10:25:44 |只看该作者
妇德女道


  女子为国民之母,世界的源头。要想儿女好,家庭好,社会好,国家世界都好,非由妇德女道实行不可。妇女道有个根,本立而道自生。妇女道不讲,好比水的源头不清,老是浑浊的;想浊水变为清流,总得先清水源。妇德女道,是家庭伦理要道,家庭教育之根本,救世之大本源也。
  妇德女道,分三段来研究,是姑娘道,媳妇道,老太太道。女子是世界的源头,姑娘是女子第一步道,所以要想齐家,必先明白姑娘道。



姑娘道


  当姑娘的对于家庭,身有补助力,性如棉是意气发动,志为根是志向坚定,心知众人的好处,能提起全家的和乐精神,是结缘的,是成佛的路径。
  昨天讲为人子之道,姑娘道即包括在内。儿女都应当尽孝,然本分却不同,所以尽孝的方法也就不同。因为姑娘在家是半宾半主,为一家之贵星。为姑娘的道,当性如棉、志为根、提满家。
  性如棉者,如棉花之洁白,守身如玉;如棉花之柔软,性子不许暴躁;如棉花之温暖,待人不冷淡;如棉花之绵长,不要退志,任何事皆可做,没有挑选,没有分别心,这是性如棉的道理。
  志为根,就是立志不争不贪。立志孝双亲,敬哥嫂,爱护侄男侄女,家中一切的事务,都帮助工作。志向立住,不为贪心所动摇,这就是志为根的道理。
  遇着家中婆媳偶有不和,一面在嫂子面前安慰她的心,提到平日母亲的好处,以解除其怨怒心,一方面在母亲面前说嫂子的好处,因为姑娘是母亲的心,姑娘说话,母亲一定爱听,两面解劝,免得一家生闲气,不和顺。如此在母亲跟前尽了孝道,哥嫂面前尽了悌道,嫂子感激小姑的好处,便相亲相爱。每逢犯了过错,依靠小姑救护她,有意无意中,在丈夫面前夸小姑的好处,哥哥当然也喜欢妹妹。遇着妹妹有需要的物件,哥哥想不到,嫂子必告诉她丈夫说:“咱妹妹需要什么给她买点吧”。小姑不用要,比要还强得多呢。所以说:“不争不贪,福禄无边”。倘嫂子活计多,姑娘要替嫂子做活,把母亲的衣服等活,着嫂子去做。因为亲娘眼里有影碑,见姑娘做活,心里疼爱,姑娘给她娘做了衣裳穿在身上,有人问谁给你做的,便说我的姑娘呢,我不着闺女,我就穿不上啦!若叫媳妇听着这话,能乐意吗?其实姑娘不错之中,倒有错了。所以姑娘不争功,不要好,处处替嫂子做活,着嫂子给母亲做活。父母见到儿媳殷勤孝顺,心中欢喜,必夸奖儿媳好。嫂子感念妹妹替我做活,著我落个好名,那能心里不感激呢?如此在亲戚朋友面前,必说她小姑贤惠,传到四乡里,人人都羡慕这个好姑娘,一定找个好婆家。这样姑娘人人爱见,家庭中一定和睦,这便是天堂家庭,这可说是提满家的贵星。
  在家能当好姑娘,出阁一定能当好媳妇,能助夫成道,恭敬丈夫,和睦妯娌,孝敬翁婆,全家欢喜,真正是喜星临门。后来有了儿女,自然会教子成名,能为良母,老了一定会当老太太,也能兜满家,为一家的福星。
  因为女子是世界的源头,欲世界好、国家好、社会好、家庭好,必从姑娘身上好。欲当好姑娘,可得必须明白姑娘道。若不明白姑娘道的,在家中好多嘴多舌,遇着嫂子或弟妹有错便跑到父母面前告诉,使嫂子生气,母亲能不生气吗?这种姑娘是直接送毒药丸给她母亲吃,母亲吃了毒药丸不知道,还说多亏姑娘告诉我,不然我怎么会知道呢?你想这样婆媳能和顺?嫂子受了气,当然恨小姑。姑娘依仗母亲,嫂子则依恃丈夫,往往因着婆媳不和,连累母子也不和,间接连累父子也不和,使父母落个不慈、哥嫂落个不孝的名。一家之中,为下这种恶因,将来不定惹出多大的祸患。母亲本来偏向姑娘,什么布角线穗啦都愿意给姑娘,这虽是些小事,可是早被嫂子暗中看得明白,口中不说,心里却不愿意,自言自语说:“有什么东西都给姑娘,有活可不叫你姑娘做”。无形中对婆母孝道上渐渐差迟,起初是心里恨,常了嘴里就说出来啦:“你指着你姑娘养你老吧。”一家不和睦的病根,就起在姑娘身上,这样能提满家吗?简直成了“踢满家”了,把全家人心都踢散了,及至出阁走了,哥嫂如同去了一块大病,那能按四时八节去接送呢?因此婆媳仇恨更深了,闹得一辈子享不着儿媳的福。这样糊涂姑娘,在家不懂孝道,出阁那能会尽孝道呢?因此不得翁婆的欢喜,使她母亲添心病,终日如同在苦海地狱里一般。究竟姑娘何尝愿意她母亲受苦呢?不过因为不明白道的缘故。考其总根,当父母的就根本不明白道,不会教训姑娘,以致自己受苦恼,姑娘也受苦恼,一生不能出苦。还有一种原因,禀性不化,决不会当姑娘,媳妇当不好,婆婆当不好,总之当姑娘的时候就错了。
  姑娘为世界的源头,姑娘道讲明白了,是正本清源。所以王老善人才倡明“妇德女道”,首先办义务女学,诚得治世之本也!使天下的姑娘,皆能性如棉、志为根、能提起满家的和乐,为一家之贵星。在家能当好姑娘,出阁必能为贤妻,将来更能为良母,自然能教育子女,成为好国民。现在想要国家太平,世界大同,还得从女子身上好了起头,况现在天时世运,应该女界度世化人。出苦得乐大放光明的道运来到了。女界诸位同仁或诸位姑姊妹,千万注意才好。


媳妇道


  “当媳妇的,身界要实行,心界要知众人的好处。性如水,是要常乐知足;意为根,是要始终不改其乐,如受屈打屈骂的时候,也必定说他是为我好,心里没有我那能打骂呢? 这样想便能知足常乐了,这便是妇女的真道。当媳妇的侍奉愚笨的婆母,必须侍奉明白了,才算尽孝:譬如照吃饭人数下米,约略相当数目,在去问她,数次后,婆母也就知道了;裁衣服的尺寸,也是约略数目,再去问她,几次后她也晓得了,日久婆母必然感激你佩服你,婆媳还有不和的吗?”
  从前研究姑娘道,是女子立身的根本。姑娘道明白了,立下一辈子的根基。媳妇是姑娘变的,当媳妇的道,和当姑娘却不一样:在家庭中,要上孝翁婆,中和妯娌,下教子女,还得助夫成德,必须自己守住本分定住位,才能尽道。媳妇当性如水,意为根,托满家,为一家的喜星。
  在性子方面由如棉而变为如水。“如水”云者,如水之柔和,不生急躁性;如水之就下,没有高傲行为;如水之随圆就方,合味合色。丈夫家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先助夫尽孝悌之道,然后按着他的职业,助夫成德:如丈夫是读书人,当助其勤学好问,志在希圣希贤,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丈夫是农人,当助其勤俭治家,早起晚眠,尽力耕田种地,使五谷收成的多,好奉养老人;或丈夫是工人,助其工作精良,以利百家,不要作虚作假,工业方能发达;丈夫是商人,当助其公平交易,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以义为利,才是商人道德;丈夫是做官的,助其忠于职务,爱护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以厚民生,而恤民命。这就是性如水,随方就圆的道。
  意为根者,以乐为主,无论境遇如何困难,命途如何不顺,心中总是快乐,不可面带愁容。丈夫或性情愚鲁,相貌丑陋,或是贫贱残疾,皆要认命,并屈己事人;在翁姑面前,和颜悦色,对妯娌皆和睦,待侄辈以慈爱,此意为根以乐为主的道理。
  性既随圆就方,意又以乐为主,再能找一家人的好处,使全家欢喜,一团和气,这样便是托满家的喜星,家道必然兴旺。孝名传之乡里,贤惠传到四方,娘门的父母,也增许多光彩。你看每逢人家娶媳妇,大门屋门,都贴上喜字,亲友族人,都来道喜,因为他家来了喜星。媳妇若不喜欢,便是丢了天命,若是遇见事不随心,便面带怒容,或口出怨言,甚至争贪搅扰,终日吵闹斗嘴,不但当不了喜星,简直当了丧门星了。其实她不是愿意当丧门星,因为不明白道,守不住本分,定不住位的关系。媳妇的位,要定在意界上,心里常存一家人的好处,不抱屈,不怨人,才能乐起来。凡事要认命,要明白因果道理。给人家当媳妇,是有这一份因缘,当知到婆家去,不是为吃为穿为承受房子地去的,是为行媳妇道去的,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因果去的。藉着婆家老老少少,成我本身的道,了我的缘,还我的伦常债,赎我前生的罪。当媳妇若明白这些道理,无论如何困苦艰难,认为命该如此,认命才能了命,借假才能修真,尽道而不争理,无论如何,总是欢喜,这才真是一家的喜星呢!
  歌曰:
  媳妇道,媳妇道,
  细研究,务要早,
  性柔和,勿烦恼;
  养亲教子你有责,助夫成德家庭好;
  功圆果满有福报,子孝孙贤养你老。


老太太道


  妇德女道,分为三大部分:一、姑娘道;二、媳妇道;三、老太太道。女子一生,出不了这三条道,由童年、中年到了老年,便称为老太太,这个名称最贵重。回想一生辛苦,费尽心力,现在家业成就,儿孙满堂,这时候就当了老太太了。当老太太,要性如灰,志为根,兜满家为合道。因老太太为一家之福星,知足常乐,闲事莫管,一切无愁,全家托福,过太平日子,所以说是一家福星。
  “性如灰”者,灰是过了火存本性的,温温暖暖,还煊腾腾的,好比老太太气度温和,一点火性也无有,永不会生气,平心静养,把一切家务,交于儿媳管理;交给她还得要放心,若是遇着事老不舍心,絮絮叨叨不住声,不但自己操心,惹的一家人都不耐烦,终日受苦,一辈子也不能出苦,且显的子孙不孝,长儿媳的依赖性,学不出当家的道理,永久不能替你代劳。一旦故去,闪得儿媳无所依靠,许多困难。当如灰之温暖沉静,千万不要灰中带火,能以烧人,且伤老人养生之道。
  什么是志为根呢?人到老年,宜安心静养,当以修道为主,看破红尘,见世事一向皆空,“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儿也空,女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惟有乐道修真好,留下芳名传万冬。”不用挂念儿女,儿女问到的话便告诉他,问不到的,也不多管,无挂无碍,来去自由,自然不烦不躁,火自不生。无火便不动心念,才能定住位,所以说老太太当志为根。虽然心不动,还得要兜满家,兜什么呢?兜住不是。凡家中媳妇孙子等,一切晚辈人,倘有了过错,老太太赶快兜过来。因为老太太是一家之尊,就是儿子当家,老太太把过错揽过去,儿子也就不问了。别看老太太兜过去没有事,着在做过错人的身上,可是担不了,准得受气。家中人有了过错,当家人追问是,老太太赶快兜过去,立刻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在做过错的人,免得吃打受气,心里一定感激老人,知恩改过,对于老人一定格外孝敬。这样能给别人免灾,自己还能享福,不是福星是什么?假设晚辈人做错了事,心里害怕,惊惊惧惧,这时候老太太自己先定住位,在给别人定住位,便说“你们不用害怕,全有我呢”,这一句话,他的心中得到安慰;赶到当家人知道了,一进门的时候,老太太笑哈哈的说“由我错的”,一句话,满天大事,便就完了。真是兜满家的老福星。闲暇的时候,谈话常提祖上的德行,对于儿子常说他父亲的好处,对他的父亲常夸他儿子长进,对孙媳夸她婆婆的好处,对她婆母常说孙媳的殷勤,领导的全家和睦,彼此感恩,满家道气充足,显的父也慈,子也孝,婆婆也好,媳妇也好,全家和顺,四季平安。语云:“老太太炕头坐,一福压百祸。”就是说老太太为兜满家的老福星。若天下老太太都能这样,岂不是兜满世界的活佛吗?若不明白道的老太太,终日操心费力,专为顾念儿女,无论吃的用的东西,瞒着背着,赶忙给女儿送去,惹得儿子和媳妇都不愿意;又因着偏爱女儿,便偏爱外孙,媳妇见婆婆偏向,便生烦恼,因此往往婆媳不和,这是老太太的普通病。还有嘴碎的老太太,到处告诉儿媳的不是,儿媳听在耳朵里,便恼羞成怒,惹得儿媳不亲近她。又有老太太,吝惜财物,待儿子儿媳,太也薄情,到老只做看财奴,自己白费了心,实际给儿子媳妇存着,还惹的别人不乐意,家政上发生不顺利,何苦呢?自己老迈年残,是好是歹,全由命定,何必老不知足,自寻苦恼呢?所以人到老年,活着当安心修道,以乐天年,自己知足常乐,人人称道这老太太真有福真会享福。活着快乐,就是活佛,家庭就是佛国。
  歌曰:
  老年温和性如灰,家务皆宜推;
  引导子女入正规,清闲乐庭帏。
  养心性,讲道德,莫说是和非;
  无忧无虑笑嘻嘻,人称有福气。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14-12-30 17:13:10 |只看该作者
好长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4-12-31 21:17:10 |只看该作者
修身养性之道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10-4 03:03 , Processed in 0.01802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