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教育科研的翅膀快乐飞翔 山东省商河实验中学 张树岭 王菲菲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件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育科研大放异彩源于她孕育了中国教育的两朵奇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模式的洋思中学和“三三六”教学模式的杜郎口中学,名校的建立离不开教育科研,名师的成长也不例外。悉数魏书生,任小艾,朱永新……其专业成长与提升无一不是通过教育科研促成和推进的。正所谓“兴远者假于车,济沧海者因于舟”,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的解放,它促进教育实现策略的优化,它推动学校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往小处说,它为莘莘学子的茁壮成长助力;往大处讲,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基。与教育科研结缘,要从2010年暑假之后中途接任12、14班的教学谈起。 2012年的暑期过后,主任与我谈接任两个班生物教学的事情,12、14班在初一就已经换了四位老师,我可以吗?怎样才能使他们认可我的教学风格?我想,第一印象至关重要,第一堂课一定要准备好。第一堂所讲授的是《花的类型和结构》,我准备了三朵月季花,带至课堂,当讲到花的结构时,我拿出准备好的花,让他们一一观察,雄蕊、雌蕊、花萼、花冠……一张张脸上写满了好奇,他们争先恐后的看着。直到下课,他们依然沉浸在喜悦的情绪中,我随即布置了制作“花的结构标本”的课下作业。从此我对生物作业的特殊形式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颇为幸运的是,我于2011年10月份申报的课题《关于生物学“特色作业”对学生兴趣和能力双向培养的研究》正式被确立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本文就是结合这个课题的研究情况,谈一谈教育科研。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特色作业” 与开放性作业相比,有共通之处但不完全等同。生物学“特色作业”一方面区别于传统作业形式,另一方面富有生物学自身的特色。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的教育专家倾向扩展型与创造型的家庭作业。即家庭作业应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及创新。如美国有一种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Real—life homework);日本的中小学生家庭作业也十分注重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美、日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整合性比较突出。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开展相关研究的是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第二小学,他们采用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方式,组织多个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以课题组为单位对设计原则、实践途径、评价方式等各项内容进行实验研究,并对学科典型经验和个案进行概括、提炼,进而挖掘其中蕴涵的一般意义。 二、选题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要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对此,专家提出,可以探讨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科学制定学习量来为中小学生“减负”。此外,生物学不受重视,课时偏少的客观实际影响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制约了学生生物学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因此开展“特色作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而且能使学生在作业中体味到生物的乐趣,巩固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技能,此外对于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提高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能力的基本经验和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制开发学生自主创新教学用具,建立网络资源信息库。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加快自身专业成长,增强主动学习、积极研究的意识,争做“学习型”、“研究型”人才。 4、加强教育科研的规范化管理,促使教育科研向实践性、主体性、深层次、多维度发展。
5、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确保课题研究的预期性目的的实现。 四、主要理论 1、“动态生成”的教育理论。模型制作、标本制作、思维导图或概念图创作、“微型论文”撰写、“创新导学案”编制均是伴随教育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它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丰富拓展,而且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2、“科学探究”的教育理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科学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的各种亲身经历。 3、“师生互动”的教育理论。作业的设计不再是教师的单边活动,通过“微型论文”的自主选题,“创新导学案”的师生互动,整个“特色作业”的实施环节伴随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 4、“个性创造”的教育理论。在“特色作业”中将充盈着学生的个性智慧,个人特色。这不仅体现了学生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也体现了学生自主发展的价值。这是最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 五、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打破了作业单一、重复、机械、呆板的固有模式,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开放性作业的的界限。 2、本课题注重反思传统作业模式在现代的呈现方式,恰当地优化和组合相关表现手法,使之更好地展现新课程作业设计的理念和要求。 3、本课题紧密结合商河县及我校的教育教改实际,注重研究的实践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寻求高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六、研究进展 自11年10月份确立为省级研究课题以来,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即有序开展, 10月- 12月,查阅参考资料,翻阅《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山东教育》等与专业知识、教育科研紧密联系的书刊,浏览“生物论坛”、“K12论坛”、中国知网等知名专业论坛、网站,获取最新理论知识。结合教学大纲和济南版生物教材确立研究素材,哪些可以创设特色作业,创设什么形式的特色作业,预期效果怎样,并建立研究档案,做好材料的整理、筛选和保存工作,制作了“我心中的生物‘特色作业’”调查表以及数据统计单等。通过前期的筹备工作,使我对生物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全面地认识,并借机于暑假期间独立创作编写了《初中生物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全程复习方略》一书,该书已于11年10月份顺利出版销售。 我任教11级13-16班,4个班基础相近,学情相似,我选取单数班13和15班为实验组,双数班14和16班为对照组,特色作业的实质性研究工作正式展开,为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在讲课程序、进度、常规实验和课堂练习等方面4个班没有任何区别,唯一的不同是13和15班包含“特色作业”的布置。“特色作业”的开展也是趣味横生。比如在学习动植物细胞结构后,组织学生利用泡沫板、硬纸板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毫不夸张地讲,学生精美的制作远远超乎我的预期想象,在班内进行优秀作品巡展的时候,同学们神采奕奕、兴高采烈,除了有对优秀作品的真诚赞叹的声音外,也不乏对瑕疵作品唏嘘嘲讽的声音,我顺势给大家讲了“爱因斯坦和3只小板凳”的故事,借此激励那些动手能力目前较弱但学习兴趣浓厚的同学,同时引导大家做到彼此尊重,互相鼓励,一时间大家对“特色作业”的兴趣空前高涨。再比如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后,我设置了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图鉴编制作业,这主要依靠由生物课代表牵头的生物兴趣小组来开展工作。从生活环境、到形态结构、再到生殖方式等,学生们编写得是井井有条。图片与文字编排的也是错落有致。在期末复习时,对照组的14和16班的同学说到植物类群仅仅局限于课本和我补充的几个例子,而13和15班的同学们却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当然,学生的学习效果,光是单纯的提升了学生的兴趣还不够,还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我发现基本实现了预期情况,开展特色作业的13班和15班优秀率分别为16.67%、 17.74%,而作为对照组的14班、16班分别为9.86%、14.52%,最小差距为2.15个百分点,最高差距为7.88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学习基础好,学习习惯好的同学在开展特色作业的时候确实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与此同时,也同步展开了结合教科室工作方案进行的教学反思的撰写工作,以及探索课和研究课的打磨研讨、反馈整理工作,并着手开始研究材料的二次梳理以初步撰写研究报告的工作。 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我的思路渐渐宽广,感受也渐渐丰富,最集中的几个感受是: 一要坚持阅读 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二要坚持反思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通过反思,可以找出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可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三要坚持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镇西老师说:“写得精彩,就要求活得精彩”。真正的文章就需要真实的案例作陪衬,而案例来源于平时的行动,教学的实践。 四要坚持积累 古语说,“飞瀑之下,必有深潭”,这“深潭”是“飞瀑”长年累月冲击而成的。教育科研的效果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不断积累研究素材,积累反思成果。 教育科研需要坚持。著名德育专家张万祥老师曾说: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寂寞,耐不住寂寞的人才寂寞。只要我们守住心灵最初的一份宁静与高贵,在寂寞中思考与行动,在思考与行动中坚持,你会发现无限精彩就在我们身边。 教育科研既是一种问题解决的模式,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径。有人说:教育是思想,越现实,越有智慧;教育是信仰,越坚定,越有力量;教育是追求,越执着,越有成果。是的,我愿意借助教育科研这一有力的翅膀,在教育的天空中快乐飞翔。我也相信,通过我们孜孜不倦的努力,自省自励的实中人一定会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收获满眼希望,品得一路芬芳;而属于实中自己的教育家也定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涌现,迅速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