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践行德育工作三坚持 沈阳虹桥中学郝俊鹏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08:26: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学校的发展,归根结蒂是人的发展。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营造以生为本的良好育人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校秉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三三四一”工程开展德育工作。坚持常规管理精细化、学生管理自主化、育人途径多元化,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平台,形成了自信、自治、自觉的学校特色。

一、坚持常规管理精细化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大事做细,细事做精”,工作中强调结果看过程,过程看环节,环节看细节。把管理的重心下移,把常规管理落实到“师生中的每一位,过程中的每一环,校园中的每一角”。2008年9月以来,我校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提炼出了永远比别人多做好一点点的学校精神,不断完善德育精细化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

1、建章立制——构建德育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

  制度管理是德育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为了给学生三年初中生活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经过集思广益,由德育处负责,精心编辑出台了一套《虹桥中学学生手册》,内容涵盖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防护、自我修养等方面的要求及管理规定,在校学生人手一册。新生入学后,利用军训和入学教育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让学生尽快了解学校的管理文化,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将制度内化为自觉行动,主动适应新的环境。

此外,学校还制定了包括《虹桥中学班主任一日常规》、《虹桥中学一日联检制度》、《虹桥中学班级目标管理评价方案》、《虹桥中学德育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科任教师德育工作评价细则》等系列管理制度,汇编入《学校3M管理手册》。制度对德育管理人员的职责、履职、绩效等方面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将考评结果与结构工资、评优评先和晋升职称严格挂钩,较好地调动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管理精细化的有效落实。

2、多维管理——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学校形成了经纬交织、上下联动的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立体网络,将常规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和细节。一是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调控,确保学校德育管理的方向性。二是建立了以德育处、年级部为主体,团委和教务处协同参与的德育二级管理体系,全面负责学校德育管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督查和落实。三是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管理队伍。每年教职工聘任时,由年级部和教育处择优聘任教育思想端正、工作能力强、富有责任心和爱心、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四是提倡每一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引导全体教师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学生关怀和指导。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使每一学科、每一堂课都成为了德育的阵地和舞台。

3、科学评价——激发学生上进的潜力

评价机制在德育管理工作中起着导向作用。我校的班级评价采用一日联检的评比方式,从清洁卫生、两操、学习纪律、文明礼仪、爱护公物、集体教育活动等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全面检查,做到有指导、有监督、有检查、有通报、有整改,有考评。

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采用自评、师评与家长评相结合的方法,并以班主任寄语的形式呈献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期末评优时,不仅组织优秀学生优秀干部等综合奖的评选,而且设立了文明学生文体标兵学习进步奖等单项奖。我们之所以设立个人单项奖,是因为学生虽然存在差异,但他们都有被人承认的渴望,这种渴望是催人向上的。我们坚信,学生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一定有他最优秀的一面。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不只是一种评价方式,更是一种育人手段。这种科学的评价,会带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激发出学生上进的潜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被感动着,被激励着。这种情感体验,将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二、坚持育人途径多元化

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学生的世界应该是丰富的、灵动的,他们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在知识的学习上,他们的幸福感应该建立在更广阔的“做人”的平台上。为此,我校在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不断创新德育模式,努力实现育人途径多元化。

1、文化育人——注重学生心灵的培育

墨子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正说明了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我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形成了“三风一训、一精神、一核心”的校园文化的精髓。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徽、校歌和校报已成为虹桥精神的生动标志。精心设计的图书角和走廊文化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生动的课堂和展示师生才华的乐园。

文化是班级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班级的灵魂。为推进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开学初谭校长对全校的班主任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德育处开展了以我的班级,我的家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走进班级,一股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窗台上,一盆盆绿色植物令人神清气爽。墙壁上,学生们自己动手设计的“愿望树” “名言警句”“百花园”“展示台”等板报栏目让人应接不暇。教室门前的“班徽、班训、班级精神”展示牌更是凝聚力了班级全体成员的智慧、情感、意志和追求。形成了一班一特色、一班一品牌清新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熏陶,在耳濡目染中得到了激励和教育。

2、活动育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

教育学理论认为,德育活动只有促动了学生的心灵,才有可能让学生实践中感悟生活,升华思想,形成终身受益的品行。因此,我校活动育人的原则就是重过程、抓细节、强体验。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对活动细节的体验,真正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激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素质,让学生终身难忘、终身受益。

三、学生管理自主化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生为本,让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意识。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温馨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升华,实现自我超越。

1、由学生亲自制定班级规范。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切人点就是从抓好班级规范开始。各班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都较为自觉遵守。

2、实行学生干部民主竞聘制。学校各级各类学生干部都通过民主竞聘产生。民主竞选不仅强化了同学们的民主意识,锻炼了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干部的义务感、责任感与服务意识,调动了广大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3、建立学生社团,强化自我管理组织。目前主要有书画社、虹韵文学社、虹桥京剧社,Show舞社、虹乐团、三棋社等各类社团十余个,社团活动全部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开展活动,锻练了学生才干,取得了丰硕成果。校三棋社曾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京剧社和Show舞社参加了辽宁省第八届中学生艺术节展演,获得好评。

 春风化雨勤润物,桃李芬芳满园香。学校德育只有克服“着眼点过高、目标不切实际、忽视学生体验”的弊病,坚持常规管理精细化,学生管理自主化、育人途径多元化,才能实现自信、自治、自觉的教育目标,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4-17 11:33 , Processed in 0.02132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