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考 从事语文教学已将近五年,每每在思考,如何教好语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如何让学生记住课文的内容。课前,总是在问自己,这一块内容该不该讲,不讲学生不会怎么办?在听了武琼老师的《草船借箭》后,我内心受到很大震动,竟发现自己的想法如此荒谬,对学生的了解竟如此肤浅,五年的教学真是不值一提。武老师不仅在教给孩子知识,更是顺畅自如的交给了孩子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武老师结合有效的学习方法把课延伸开来,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培养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学生领悟到了语文文化的真谛。作为一片传统教材,武老师能讲的韵味十足,给了我很大启发。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究竟能带给孩子什么?只是简单地知识结构吗?当然不是。应该还有一种方法的渗透。在强调语文人文性的今天,仍不能忽视它的工具性。武老师讲的虽然只是一节课的内容,当孩子们的收益是无穷的。武老师的教学境界是令我向往和追求的。 通过听武老师的课,我认为上好语文课,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学识渊博,知识面广。只有这样,课堂上才能自如的处理各种问题,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其次要学会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预习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在讲授新课之前,语文教师要安排小学生进行课文预习,预习本身就是主动探索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要学习的新知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师讲授时可以提高理解的速度,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来说,教师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后预先通读课文,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做好记号,然后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来了解生词的读音和涵义,也可以通过课文上下文之间的关联,来理解生词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课文中一些晦涩难懂的句子,学生要做好记号。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首先把学生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汇总出来,在预习反馈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然后有针对性的加强讲解。如果学生预习工作做得认真,就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对这部分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起到榜样和带头作用。 再次在课堂上适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在小学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为此,语文教师要适时为学生设置各种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质量要求,不仅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包含教材的基本内容,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个性兴趣也不相同,教师提出的问题太浅显的话,学生失去继续探索的兴趣,问题过于困难,学生则无从下手,也就没有积极性了。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最后,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与经验。提出问题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记忆力非常好,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却大多都不在课堂上或是不能在课堂上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采用课堂提问,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力。另外,课堂提问对要点和难点具有针对性,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的重点,并强对课本知识的记忆。
|